第二十章:诛独夫,杨广死!(2 / 3)

作品:《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这天下间多有造反而后又被诏安的人,但绝不会是我洛氏,只要是我洛氏所要下定决心的,就从未有改变的意思。

诸位不必担心我今日将你们召集过来,转过头去却将你们出卖。”

校场中顿时出现了一阵阵骚动,这恰恰切中了许多义军的担忧,义军和朝廷之间,时和时叛,随着形势而动,这是常理。

但洛氏不一样,洛氏的政治立场就在那里,几乎不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洛氏主支,有一条明确的线在那里,泰山颤动而洛氏不移。

洛玄星接着说道:“诸位可曾读过《书》吗?

自古以来未曾有讨伐独夫而不写下盟誓的,未曾有不写下檄文的,未曾有不声明正义的。

今日我等相聚在这里,就如同周武王在孟津集合八百诸侯,就如同昭圣王在昭城相聚诸侯,就如同靖难诸侯在新郑会盟讨伐汉戾帝一样!

在史书上记下我们的名字,无论以后会如何,让后人见到我们的功绩,无论在之后会生还是死!”

“彩!”

这些出身草莽的义军,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窦建德眼中亮起,和众人一起高呼起来。

洛玄星用所有人都能够听清的声音高声道:“杨广是前所未有的独夫,是洛氏也未曾听闻过的独夫。

他暴虐的对待百姓,数十万百姓在徭役中死去,他纵容那些奸恶的胥吏,让他们收取赋税,百姓的高呼不曾听见,没有仁慈的心理,征讨辽东,让天下陷入疲敝,却依旧不停手,使百万计的大军葬身域外。

大臣的劝谏他不曾听从,反而杀死他们,奸邪的小人谗言,他却信任,忠正之血流淌江河,脊梁就在这其间所消失。

他遭遇辽东的失败难道是偶然吗?

他遭遇雁门的耻辱难道是偶然吗?

这正是天下人对他的厌弃而导致的,这正是他暴虐的行为所导致的。

看看现在的天下吧,从辽东到洛阳,从齐地到关中,哪里的路边道上没有白骨呢?

哪里的直道旁没有横陈的尸体呢?

哪里有不曾受到他压迫的百姓呢?

到处都是父母子女分离的惨相,到处都是儿童找不到父亲,妻子找不到丈夫,诸位对此难道是不清楚吗?

杨广却依旧居住在华美的宫殿中,享受着娇美的宫娥,他的宫殿是那么的宏伟,其中又有多少生民的脂血呢?

他又有什么资格能够享受这一切呢?

除了死,他还有什么能够偿还对天下所造下的罪孽呢?

除了死在天下人面前,让世人永生永世的唾弃他,还有什么能够让世人警醒呢?”

洛玄星说着从坐位上站起来,手中抽出了一把剑,那是一把青铜剑,剑身上很明显的抹着油,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了保养。

洛玄星高高举起这把剑,对着所有人说道:“一千五百多年前,周武王在孟津会盟诸侯,最终攻破朝歌,商纣王举火自焚,但尸体并未烧尽。

周武王用箭射商纣王的身体,最后就是用这把剑,最终斩下了商纣王的头颅。

传给了所有的诸侯观看。

即便是讨伐汉戾帝,洛氏都不曾取出这把剑,但现在,杨广实在是过于让天下人为之侧目了,惟有这等神圣之剑,才最合适斩下杨广的头颅。

现在我们尊奉素王上皇的指示,向杨广执行素王上皇的惩罚。

诸位,你们都是被杨广所逼迫而家破人亡的勇士,让杨广知道你们的愤怒吧。

诸位啊。

努力,用我们的行动,来晓谕天下的人,惟有反抗独夫,才能创造未来的盛世。

素王的神灵将会庇佑每一个人。

愿素王与天下人同在!”

蓟城中有数以万计的人,无数人如同潮水一般跪下。

这世上没有谁会不为恢宏而倾倒,神圣的盟誓,跨越千年的传承,那些让人的振奋的言语,那些突破藩篱的言语,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

那些上古的事情,就像是远古女娲和伏羲的神话一般,就像是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一样,但现在活着的传说就在这里。

带来了素王的教导。

从洛玄星出现到现在,他没有一句话提起上天和苍天,他不厌其烦的说素王上皇。

于是素王上皇就是一切。

……

发生在蓟城的一切是震撼人心的,杨广躲在江都醉生梦死,没有人敢于将外界的事情告诉他,他也根本不想听,他只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好好享受,而且他认为自己还有十万精锐的骁果军,保护他的安全没有问题。

总之,在洛玄星已经向着天下人旗帜鲜明宣布自己要杀死杨广时,杨广却完全不知情。

但其他人知道!

洛氏的突然进关对天下局势的改变是巨大的,其中改变主要是有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让那些还在造反犹豫中的隋帝国内部人员,纷纷加快了脚步,比如李渊,这些人借着各个机会,开始排斥异己,虽然亲手去杀杨广很难,但是让勤王大军不过去还是没问题的。

身为太原留守,李渊对付要经过河北的洛氏,本该很容易,但他当然不可能去这么做,只当做没看见,如果有其他人去,他还要阻拦一番。

第二个方面是对义军,这方面的变化最大。

洛氏举起的旗帜,对义军号召力是最大的,洛玄星要前往江都杀隋炀帝,最快的就是乘坐船只到洛阳,然后顺流而下。

如果要这么走,那除了河北的隋军之外,有三股势力拦在路上。

王世充所统领的洛阳隋朝军队,这是隋朝目前还存留的强大武力之一。

李密所实际统领的瓦岗军,李密已经准备投降隋朝,当然这种投降是有极高自主性的。

这算是李密的局限性,他出身关陇勋贵,见惯了皇位更替,所以他想走这条路,先投降隋朝,然后再一步步立下功勋,进而让皇帝禅让,他认为这是正道。

不过洛氏的归来,让李密改变了主意,他决定暂时不投降,先按兵不动,等着隋朝崩溃,然后直接接受隋朝的遗产,他是关陇勋贵,很有机会笼络到杨广麾下的骁果军。

第三股势力就是杨广身边的骁果军,这支隋帝国的禁军,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关中人,根本就不想待在江都,只想赶紧返回关中,和家人团聚。

洛玄星在涿郡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为了筹集粮草,他从辽东一路返回,是靠着隋朝征讨辽东的粮草,以及辽东国“借”出来的粮草,到了涿郡就地吃粮食还好,但要维持数万人打仗,那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

王世充是个“大隋忠臣”,他的发迹是从在江都溜须拍马起来的,是典型的佞幸之路,指望这样的人对隋朝忠诚,给隋朝尽忠,那就太过于可笑了。

在杨广去往江都后,他和越王留在洛阳,军队则大部分都在他的手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洛玄星,以及河北群雄,王世充所做的很简单,他直接当作没看见。

在军事中有句话叫做“归师勿遏”,现在是同样的道理,洛氏手底下的那些从辽东九死一生回来的士卒,就是为了去江都杀杨广,这有什么必要拦着?

杨广死不死,和他又没有什么关系,反正现在的杨广对他也没有什么用。

大隋的臣子也不是真的很有必要再做。

还有一个原因是,李密对洛阳虎视眈眈,一旦王世充出战,很可能被前后夹击,那就陷入死地了。

李密派出使者和洛玄星见面,他在这里盯住洛阳,洛玄星可以去江都杀杨广。

这种后路略有些不通本来是兵家大忌,但洛玄星也顾不得这许多。

他手下的隋军士卒,归心似箭,如果不是杀杨广这件事还刻在他们心里,人心早就散了。

可能会拦在洛玄星面前的两大势力就这样豁然洞开,这就是洛氏给天下带来的变化。

……

大殿之外,喊杀声不绝于耳,大殿之内,杨广听着那外间的厮杀声,在恐惧之下,脸色愈发的惨白,他哆哆嗦嗦的颤抖着,握着萧皇后的手,强自令自己镇静下来,但他做不到,在生死面前,他又如何能镇静呢?

“嗒嗒嗒。”

穿甲的士卒行走间所发出的声音震慑着他,洛玄星手中持着带血的剑走了进来,同时走进的人,还有许多,有河北以及齐地的群雄,这些人的目光都盯在了杨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