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蜀王李恪,燕王与烈日可汗(2 / 2)

作品:《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李世民也温声道:“如果恪儿你不愿意可以说,朕可以换一个人去。”

李恪只觉瞠目结舌,去漠北坐镇?

他这个人比较看重未来,而且从他不愿意用皇权来凌驾于律法之上,而是借由素王代表的神圣来惩罚自己,而且愿意让宰相分权,就能看出他没有那种变态一样的,对皇权至高的追求。

见到洛苏点头,李世民手忍不住捻着白子磋磨起来,这对于任何帝王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

但这就是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

洛苏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来灵天阁吧,天子,你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他从地上起身,而后规规矩矩的坐着,就连张望一下都不敢。

李世民一字一句的说着,洛苏点点头,肃然道:“当初燕国定都在蓟城,控制着辽东以及呼伦贝尔草原这片漠东草原,漠东草原连接着漠北和漠南草原,燕国皇帝每年都会北巡到呼伦贝尔,让漠北和漠南草原上的部族前来拜见。

贞观七年,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这下就真正厉害了,因为李世民真的让他去赴任,李玄霸是封号齐王,而李恪是真齐王!

亲王爵位,益州大都督,又都督齐地诸州,虽然他不是嫡子,其实他的待遇一点都不比嫡子差。

简直和当初在太原之时的自己,一模一样。

其次李恪有能力,是能够翱翔九天的雄鹰,他这么多儿子里面,也只有李恪去,能够让他放心。

李恪一下子沉默了。

贞观元年,以皇子的身份,从汉中郡王晋封为汉王。

直到后来为了和南朝争锋,燕国将都城南迁徙到蓟城,才放弃了对草原的遥控。

“儿子拜见父皇,拜见国师。”

但如果让李恪去漠北的话,的确是非常的合适,首先他是自己的儿子,这份信任度就完全不一样。

谁?

李世民想要问,然后立刻就明白了,他别的不清楚,怎么可能就连关陇的起家都不知道?

“北朝,大燕?”

……

这让一向果决的李世民也难以下定决心,这关乎的可能是大唐未来无数年的大事。

最关键的,也是李世民喜欢他的一点,那就是李世民是真的能从李恪身上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英武果敢,擅长骑射。

实际上李世民是非常喜欢分封的,这几年他就在琢磨着,让自己的功臣世袭刺史之职,然后在地方世世代代镇守。

最重要的是,李恪的年龄也合适,刚好十七八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很多事。

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英气纵横,这幅英武的样子,让李世民心中激荡,他伸出手摸了摸李恪,感叹道:“朕的好儿子,孩子,苦了你了。”

蜀王李恪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踏入灵天阁,他颇有些惊疑不定,亦步亦趋的走进恢宏的灵天阁后,便见到那位如同神圣的国师,以及自己的父亲都坐在上首,齐齐望着自己。

如果大唐能够控制这里,那控制草原就有希望。”

洛苏继续说道:“我从凛冬城出来后,就一路往东走,在那个时候,我就看中了呼伦贝尔那片草原,联结着漠南和漠北,是唯一能避开茫茫千里大漠戈壁的行军之路。

最终在燕国的基础上,分裂出了现在辽东国的前身,为燕国训练骑兵的突厥、柔然这些奴族强大起来,以及后续你们隋唐这两个王朝。”

这是当然,洛苏文三项99的人间极致,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意外,否则当然不会出错。

李恪一直知道,他的身份在大唐内部不会有什么大发展的。

如果不是出身原因的话,他一定会立李恪为太子,只可惜是隋炀帝的外孙,母亲是杨妃。

当时的燕国皇帝鼎盛的时候,有上百个部族前来朝贡,一脉传承下来的隋唐,对胡人的戒惧之心比较低,这也是因缘之一。

从长安到哈拉和林有六千里,中途要经历草原、大漠、戈壁、山川,根本就控制不住。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想到,有些兴奋的说道:“如果驻守在哈拉和林的宗王顺利的话,岂不是可以切断辽东国的后路,等到我朝廷大军进攻辽东国的时候,前后夹击,还能策反辽东国中的胡人。”

洛苏说的就是当初燕国鼎盛时候的历史,是李世民从小就听到大的,当初的燕国疆域其实不比隋唐小,只不过燕国没有统一南方广袤的诸夏之地而已。

什么都不要争。

说是出去做王,但哈拉和林那地方,流放的人都嫌弃流放的差,李玄霸要么待在齐州、要么去扬州、苏州、荆州这种地方享福,怎么也会不想去哈拉和林。

洛苏立刻摇头严肃道:“天子,不要有这种想法,他带来的内耗还比不上他带来的好处。”

武德八年,才七岁,授梁州刺史,改封汉中郡王,这可是当初刘邦的封号,从汉朝开始,汉就是一个尊贵的封号。

其实一问出口李世民就后悔了,他属于被洛苏的讲述带到沟里了,有些讪讪的笑了一下后问道:“国师的意思是,先在哈拉和林设置宗王,然后再让哈拉和林的宗王按照当初匈奴攻败东胡的路径,去攻下呼伦贝尔?”

洛苏颔首笑着望着这一幕。

我们之前就计算过,安西都护府可以布置三四万人,但安北最多不会超过六千,再多就算是把漠北部族刮了也供应不起。

洛苏温声道:“蜀王,刚才天子和我商议,漠北部族近来有些反复,天子担心漠北再次坐大,所以想要派一个宗王过去坐镇,我向天子推荐了你,你有什么想法?”

————

贞观十年元月,上封蜀王恪为燕王,授安北大都护府大都护,都督安北大都护府诸军事,又以天可汗敕燕王为第一烈日可汗,统率漠北诸可汗,使持节,如天可汗亲临。——《唐书·太宗本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