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应对(2 / 2)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好在诸葛亮也没有一定要追问到底的意思,让张溪逃过一劫。

对于曹操的屯田,诸葛亮其实也估算过,他觉得北方土地经过多年战乱,土地闲置严重不假,但北方世家大族的实力盘根错节更严重,曹操即使屯田,恐怕收获也不会太大。

诸葛亮估计曹操的许都屯田大概每年能收获七八十万斛的样子,这还是因为许都是曹操的老巢,曹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屯田,世家不敢做太多的手脚。可到了地方,那就是世家的天下了,因此地方屯田,估计最多每年只能有四五十万斛的程度。

但现在张溪告诉诸葛亮,许都屯田第一年就有一百万斛的产量,这让诸葛亮对曹操军粮数量评估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原本诸葛亮估计以目前曹操控制的势力范围,粮草的储备,曹操打完北方至少要修整一到两年才能南下。

但如果曹操的屯田真的给他带来了张溪所说的这个产量的话,那曹操真的有打完北方立刻南下的资本。

要知道曹操第一次屯田是在建安元年,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

虽然这十一年里,曹操南征北战没停过,但中原腹地和河北地方大啊,曹操还每打下一个地方就设置屯田所,这样积攒下来,天知道曹操军中还有多少粮草可以使用。

如果是这样的话,曹操占据的主动性就大了。

至于之后徐庶跟诸葛亮讨论应对江东的策略问题,诸葛亮都没太上心。

一方面,诸葛亮心里当然有一套自己应对江东的策略,也知道江东对荆州的渴望,这些事儿他早就心里有数了。

你总不能因为江东想要荆州,就拱手把荆州让给江东吧......那还搞什么战略规划啊,直接投降了曹操不好么。

荆州肯定是不能给的,而江东也肯定是要交好的,这里面,诸葛亮觉得自己应该能把握好这个尺度的。

倒是对于北方的曹操......诸葛亮感觉压力真的很大。

曹操的强大之处不在兵多将广,而在于他占据着中原腹地,如果再一统北方......中国传统的经济区和种植区都被曹操掌握在手里。

到了那时候,曹操才是真正的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用现在的话说,曹操方的综合国力太强了,强到对孙刘任何一家都能形成碾压。

曹操可以失败,失败几次都没关系,但孙刘两家都不太能接受失败,失败一次就脆弱一分。

这还是在诸葛亮认为刘备能全取荆州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诸葛亮感受到了压力,而且是站在刘备立场上感受到的压力。

张溪和徐庶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现在是刘备帐下的谋士,刘备要是倒霉了,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甚至可能有生命的威胁。

因此,三个人聊的更加起劲了。

主要是一个人感受这种压力有点扛不住,倒不如三个人一起来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好办法。

俗话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呢嘛。

更何况这次诸葛亮本尊就在这三个臭皮匠里面,再加上一个徐庶......虽然张溪就是个凑数的,但这两人总能想出合适的办法来吧。

张溪是这么想的,徐庶和诸葛亮却没法这么想。

毕竟不是演义里那个无所不知的诸葛亮,三个人讨论了许久,终究没找到破局的办法。

“大势如此,想也无用!”诸葛亮皱着眉头,对着徐庶说道,“元直回去后,还是要劝玄德公多多结交荆襄世家豪族,公子刘琦那里也该多多来往.....若无事,自然最好,一旦事情有变,江夏之事亦不能不早作谋划。”

徐庶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看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尽人事听天命了。

接着诸葛亮转头,对着张溪说道,“吾闻元长擅长练兵,吾手中有《六韬》一卷,借与元长,望元长好生练兵,以备将来之用。”

说完,诸葛亮就在徐庶羡慕的眼神里,去书房拿了一卷《六韬》出来,递给了张溪。

“需得仔细研读,亦需爱惜一些,切记。”诸葛亮最后还相当不放心的叮嘱着。

而张溪接过竹卷,然后大礼参拜。

这次大礼参拜没有任何失礼丢人之处,诸葛亮借《六韬》这种重要兵书给张溪,已经算是半师之恩了,可以受张溪这一拜的。

再之后......三人告别,张溪和徐庶回新野,诸葛亮则关起门来继续思考。

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