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杨仪(1 / 3)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一东一西两场大战后,建安十九年就差不多要走到尽头了。

八月击退夏侯渊之后,张溪率军回到郡治鱼复,开始组织秋收工作和征粮工作。

夏侯渊虽然在巴东郡西北跟张溪打了一仗,但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县的生产,所以今年巴东郡的粮食产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东三郡的申家兄弟也没有南下乘火打劫,宝源山的盐泉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依然在不停的产出食盐。

盐这个东西,在古代就是硬通货,所以张溪治理巴东郡的第一年,政绩倒还不错。

临近年底的时候,诸葛亮还专门派了人过来,对张溪的工作进行了嘉奖和肯定。

诸葛亮是真的很忙,忙着整理成都内外的各种事情,不仅要安排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还需要跟成都的世家豪族们斗智斗勇,压制他们的各种不合理诉求。

因此嘛,诸葛亮是不可能抽出时间来,对各郡挨个巡视,视察功绩的,只能是派人前来表达肯定,给与奖赏。

像张溪这样的自己人,诸葛亮更加不会多么的隆重,毕竟自家人有什么诉求直接说就行,没必要搞的太正式。

因此,诸葛亮只是派了一个书佐来给张溪传递文书,派发奖励就可以了。

张溪倒是也不在意诸葛亮的做法,但对于诸葛亮派来的这个人,张溪多少有些意见。

来的人,叫杨仪,字威公。

对,就是那个有才无德的杨仪。

杨仪是襄阳人,本来是在曹操那边打工的。

但杨仪觉得曹操这人不是个好老板,所以他直接跳槽,去南郡投奔了关羽。

而关羽跟杨仪聊了一下,觉得这个人确实有能力,所以就推荐给了刘备,让刘备来选择任命。

刘备跟杨仪聊过后,也觉得这个人有才华,尤其在内政方面说的是头头是道,言辞清晰,逻辑严谨,因此就让他跟着诸葛亮,帮忙打下手,顺便积累一下经验,将来好给他安排位置晋升。

诸葛亮试用了一下杨仪,也觉得这个人确实能力出众,在后勤方面的调度规划,能帮他分担不少的差事。

所以嘛,诸葛亮有心提拔一下杨仪,这次快要年底了,就让杨仪到张溪那边去,送年终奖和文书。

诸葛亮的本意,是让杨仪在张溪等自家人面前露个脸,展现一下才能,这样将来提拔后,大家能互相能有个好印象。

本质上是为了杨仪的前途考虑。

但张溪不喜欢杨仪,所以就没给杨仪好脸色看。

魏延这个人吧,是脾气不好,情商低,不会跟人相处,这个张溪也很不喜欢。

但杨仪这个人吧,自视太高,虽然有才能,却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且得志便猖狂,失意就怨怼,比起魏延都不如。

人家魏延跟杨仪争权,失败了也没说往魏国去,而是跑回成都,试图找刘禅平反,连陈寿都认为魏延是没有反心的。

可杨仪倒好,因为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是蒋琬不是他,就对费祎口出狂言,说早知道现在这样,当初诸葛亮死的时候就应该带领大军投魏去特么的。

诸葛亮这一生,确实不会看人,倒不仅仅是错用了马谡,还有就是姑息了这个杨仪。

因此,张溪一知道来送文书的人叫杨仪,顿时理都没理他,把人往馆驿一丢,该干嘛干嘛去。

杨仪也是一阵莫名其妙.难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位张郡守,自己却不知道?!

但现在的杨仪,跟张溪之间的地位差距实在太大,杨仪也不敢对张溪龇牙,只能忍了这一肚子气,等到张溪的公文回函写好了,送回成都去。

当然,回成都后,杨仪小心眼发作,在诸葛亮看回函的时候,暗搓搓的在诸葛亮面前告状诉苦,说自己这次去巴东郡,张溪不仅不给他面子,而且天天不务正业,就躲在太守府后院跟妻妾玩乐,完全不理政务。

杨仪很清楚,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对不理政务这种事儿的容忍度,近乎为零。

但这次,杨仪失算了,诸葛亮根本没有听到杨仪说了些什么。

诸葛亮这会儿正在盯着张溪的回函发呆。

因为,张溪的回函,不是绢帛,而是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