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水泥(2 / 2)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而成都的刘备集团,却可以用这个临时性的科举考试积累经验,为后续把科举作为察举制最后一项考核奠定基础。

这事儿,真的很重要,重要到诸葛亮都想立刻回到成都,跟刘备商量,是不是在南中先试行这套考核手段,增加地方管理人才。

但张溪还是硬留了诸葛亮几天.这才是第一件事,还有第二件事情呢。

张溪拖着诸葛亮,再次来到自己的秘密试验工坊,用牂牁郡带回来的煤矿,煅烧从牂牁郡带回来的石灰岩,得到了生石灰,再配合牂牁郡本地的黏土,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烧制出来一堆粉末。

最后张溪用这堆粉末混合了砂砾,加水搅拌后,在半天的时间内造出了一堵墙,隔天请诸葛亮亲自试验这堵墙的硬度。

诸葛亮推了几下,又让士卒用锤子死命敲了几下后,转身驱散所有人,直接把张溪的烧制水泥配方给要走了。

诸葛亮什么人,哪能不知道这玩意儿的轻重,几乎只是一转脑的功夫,就明白了张溪让自己看这些粉末的意思。

然后诸葛亮就真的没法在南中继续待下去了。

这趟来南中,他发现了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就没有一件算是小事,必须赶紧回到成都去,跟刘备等人商议。

世家在南中的铜矿上的纠合以及利益是一件事,这事关益州世家是否可能产生抱团或者是嫌隙的事情,对刘备集团分化利用,统治益州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南中的种植园和夷人登记造册是一件事,这事关南中人口变化,以及未来赋税徭役增加的事儿,也需要跟刘备及时汇报。

南中的科举试行是一件事,关系到未来刘备集团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及削弱世家在民间的影响力,为寒门子弟提供上升通道。

最后还有个水泥的事儿.这是军国大事,也是现在诸葛亮最着急的事儿。

其他事情可能还有个缓冲的空间,但最后一件事,必须赶紧办。

尤其是张溪告诉诸葛亮,这个水泥不仅能作为黏合剂修建城池堡垒,还能用来修建道路,最重要的是干涸凝固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大大提高现在益州的路况环境。

诸葛亮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从益州到汉中,再从汉中出凉州或者秦川的那些糟糕的山路。

益州这地方历来易守难攻,确实得益于这些山路难行,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从纯粹防守的角度讲,益州的山路难行,是守卫益州的屏障。

但现在刘备集团已经占据益州了,这时候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益州是不是易守难攻,而是考虑北伐的时候,这么倒霉的路况,对运粮的成本有多高。

历史上的诸葛亮,六次北伐,有四次是因为山路难行,粮草补给不够及时,不得不退兵的。

崎岖的山路,难走的路况,运粮队看似一天行进三四十里,但山路漫长,这个补给线可比平地上要长处一倍。

而且路况不好,一旦有什么意外,也会影响运粮的速度,因此从益州要北出凉州甚至是秦川,粮道就是制约益州出兵最大的因素。

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叫水泥的东西,哪怕造不出大路,一条用来运粮的通道还是可以造出来的吧?!

这得节省出多少运粮的时间啊。

这件事,必须在益州和汉中修养生息完成前做好,时间实在不等人。

诸葛亮实在没法在味县继续呆下去了,本来预计年底再回成都的诸葛亮,在十一月中旬就赶忙的跑回成都去,跟刘备商量“大兴土木”的事儿。

而张溪嘛,继续留在味县,当自己的庲降都督。

把大部分的事情搞定框架后,张溪的事情就少了很多,剩下的事情不过是根据事情的推动情况,自己决定是否需要做出应变和调整就可以了。

接下来张溪最主要的工作,不过是日常的政务管理工作而已。

再加上诸葛亮回到成都后没多久,就把蒋琬从成都给派发到南中来了。

一开始张溪还以为蒋琬这是又哪里得罪了刘备,让诸葛亮不得不再次派发到地方.就像当初蒋琬被诸葛亮派到张溪所在的巴东郡当县令一样。

但这次,蒋琬可不是被发配,他是专门被刘备任命为庲降都督府长史,来当张溪的副手的。

目的,就是主持南中六郡临时科举,协助张溪管理六郡基层人才选拔,以及在牂牁郡筹划建立水泥厂的事儿。

很显然,这是妥妥的重用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