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孟达对曹真(1 / 2)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长安城不好打,也不能打,这是孟达对目前局势的判断。

但如果就这么撤兵的话,寇封军不过是起到了一个调动少部分曹军的作用,连搅浑水的作用都没有起到,最后的局势依然没有什么变化,这点功劳,根本不足以抵消孟达擅自出兵的罪责。

战后孟达别说因功受封了,不掉脑袋都算是好事儿了。

这不是孟达想要看到的。

故此,孟达苦思冥想,寻求突破的策略,寻求一种打破现在局势均衡的办法。

现在的关中地区,长安城守备确实不严,但短期无法攻克,如果沉迷于进攻长安,导致回援的魏军切断自己的后路,那孟达和寇封都有可能直接被消灭在长安城下。

因此,长安不能作为进攻的选项。

既然不能选择长安作为进攻的选项,又要想办法破局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在回援的曹军身上了。

孟达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软柿子,并且第一时间找到寇封,跟寇封商议,改变进攻重点的问题。

好歹寇封才是这一路军马的主帅嘛,孟达为了避免战后被追责,这方面一直是比较注意的,处处迎合寇封,把寇封捧的高高的,回头万一追究起来,也有寇封挡在前面嘛。

寇封这小子呢,三十好几的人了,倒也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么二,这些年镇守一方的经历,也让寇封变得成熟了不少。

但.寇封终究是一个武人的性子,比较直接,跟孟达这种玩惯了花花肠子的人相处,很容易就能被孟达几句迷魂汤一灌,糊弄的找不到北。

因此,孟达告诉寇封,长安不好打,寇封就真的选择了调整进攻方向,而孟达表示可以找回援兵力比较少的曹真开刀,寇封立马就拍板同意了孟达的计划。

真的,有时候孟达都觉得,自己的顶头上司要都是寇封这样的人该多好比那个关羽好应付的多了。

得到了寇封的同意后,孟达立刻开始调度己方士卒,调整进攻方向,派出大量斥候,寻找曹真回援的踪迹。

孟达的想法很简单的。

长安不能打,徐晃又是名将,以治军严明著称,兵力也不少,回援途中肯定会有所防备,肯定也不好打.那就只有曹真这个名气不大,又是曹氏宗族将领的小将比较好欺负了。

毕竟曹氏的宗族将领,虽然各个都身居高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真本事的。

既有像曹仁,夏侯渊这样的名将,也有夏侯惇,曹洪这样凑数的一代目尚且如此,二代目就更不好说了。

那个曹休,被曹魏吹嘘的多厉害,什么“曹家千里驹”。

结果呢?!

在石亭被周瑜摁在地上摩擦,揍的连家门朝哪儿开都不认识,最后还是跟他不合的贾逵拼了老命给他捞出来.最厉害的“千里驹”都这德行了,这个曹真,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就是孟达的想法,挑柿子专捡软的捏。

你真不能说孟达的想法是错的,毕竟就这个时代的讯息效率,以及曹真在这个时代的名声而言,孟达的选择真的不算错。

但.曹真这个人,如果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曹氏宗族二代目中,唯一的名将。

曹仁带着四万多长安守军才压制住了褒斜道口的赵云和陈到,曹真仅靠着一万多人,虽然打的挺辛苦,但依然还是阻挡住了赵云和陈到的进攻,牢牢的守卫着褒斜道口。

这样的人,绝对不是曹休那种刚愎自用的人能比的。

此番曹真接到曹丕的命令回援,曹真确实没有带太多的士卒,只带了五千人回援,但并不是因为曹真大意轻敌,而是曹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曹真不可能因为回援就放松对褒斜道口的监视.如果褒斜道口的赵云知道了长安的变故,肯定会全力攻打褒斜道口的关隘的,曹真必须留下足够的士卒守卫关隘,防止赵云从褒斜道冲出来,威胁长安。

其次,曹真认为,既然要快速领兵回援,带的士卒多了,行军速度也慢,倒不如带着五千士卒出发,既可以保证回援速度,同时这五千人一旦进入长安,对长安的防守帮助也不小,甚至可能是有决定性的作用的。

曹真的回援,是有目的性,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回援途中不考虑敌军偷袭,不做任何防备呢。

孟达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寻找曹真的踪迹,而曹真在一路回援的途中,也没忘了派出斥候侦查周围情况。

所以,当孟达发现曹真的回援踪迹时,其实曹真也已经知道了孟达军改变了行进方向,冲着自己过来了。

曹真的脑子立刻高速运转起来,思考孟达这么做的用意。

其实真不用多想,大家谁也不比谁差,曹真很快就明白了孟达的用意——这是打算吃掉自己这批回援的军队后西进,配合褒斜道口的赵云和陈到攻破褒斜道隘口,放赵云陈到的军队进入关中,然后再进攻长安。

一旦让蜀军打通从汉中进入关中的通道,那么汉中的诸葛亮肯定会及时组织援兵进入关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曹仁就不可能再在陇山安心跟刘备对峙,一定会退守长安,这样刘备就能实现断陇,从而威压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