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单挑(1 / 3)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有一说一,徐庶的例子,举的很巧妙,也非常的有说服力.比起邓艾那个直接说关羽不懂“为将之道”的话术要巧妙的多。

但关羽还是听不进去。

还是那句话,三观不一样,双方讨论的重点就不一样,根本说不到一起去。

关羽也承认,徐庶的话是对的,但这跟他答应跟张辽单挑并不冲突啊。

如果说啊,这事儿,是张辽主动提出来单挑,那么徐庶这么说,关羽倒是可以接受,然后就像之前张辽拒绝自己那样拒绝张辽。

但单挑这事儿,是关羽先提出来的.关羽的内心,自己就过不去那个坎。

再一个,关羽一身,以信义为著,如今为了所谓的大事,就让他放弃信义这不是关羽能做出来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华容道一折,明明是罗贯中杜撰的,但偏偏大家都相信这是二爷能干出来的事儿。

毕竟这位是真的放弃了荣华富贵,千里走单骑,投奔当时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没有的刘备的。

这样的人,如果真把他放到华容道上去,他真的可能为了信义报恩,放曹操一条生路的。

难道关羽不知道,有些事儿不去做,就可以更容易的光复汉室么?!

关羽其实知道,但有些事儿在他心里,是不能不去做的。

再一个.徐庶这例子举得吧,多少也有些问题。

韩信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人,但咱们的二爷,那可是真的因为杀人而隐姓埋名,迫不得已逃离家乡十几年的人物。

十几年颠沛流离,连真名实姓都不敢漏的二爷,对韩信的处境是非常理解的,但对韩信这种忍辱负重的行为,实在没有多少认同感。

大丈夫当世,当快意恩仇,征战疆场,当马革裹尸而还胯下之辱这玩意儿算个什么玩意儿?!

谁说杀人犯就不能建功立业了?!

再一个,这话换成诸葛亮来说,那二爷说不定还有点认同感,可你徐庶.我说,早年因为给朋友报仇杀人,而不得不改名换姓的人,也是你吧?!

怎么你那时候就不知道为了兴复汉室就忍辱负重一下了呢?!

淮阴侯韩信能做的事情,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既然伱自己都认为有些事情是必须去做的,现在又有什么资格来劝说我呢?!

所以啊徐庶这话,二爷根本就听不进去。

有一句话,徐庶是真的没有说错——军中之事,唯仗大将军一人耳。

关羽是大汉的大将军,同时也是荆州方面军的最高统帅,南阳方面的战事,确实是他一个人决定的。

如果关羽真的决定去做某件事,哪怕是徐庶,也只能是委婉的劝谏,劝谏不下来,徐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因此,徐庶等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给张辽写回信,双方约定,三日后,大寨门口,单挑决胜。

你要是从看热闹的角度来想,两位天下名将单挑决胜,不管搁什么时候,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可对双方将领和当事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是事关整个南阳战局胜败的关键一战,谁胜,谁就能在南阳战事上占据上风。

没啥大局观的小兵们可能还会想看热闹,但不管是大汉阵营还是曹魏阵营,中级将领对这事儿,都是忧心忡忡的。

也搭着两边的阵营里,主帅的亲信家眷实在是太多了你让关平,张虎这些人,怎么能心平气和的去看待自家父亲要跑去跟人单挑这件事儿?!

可张辽也好,关羽也好,都是天下名将,已经约定好的事情,是不可能再更改了。

因此,三日之后,两军阵前,二将骑马出列。

两人都是身穿全套明光铠,所不同的是,张辽明光铠下着黑袍,而二爷嘛,明光铠下是一身青不是绿袍哦,是青袍。

青出于蓝的那个“青”,也就是深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