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再见(2 / 2)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是,关羽坐着车架上阵,显然是深受重伤,必然行动不便.可关羽终究是关羽,可不是那个无胆无谋的江东小儿,要突他的阵,那跟送死也没啥区别了。

故此,张辽主动拒绝了亲卫的建议,只让士卒们谨守城池,能拖一天是一天。

而此时,城下的关羽,远远望着城楼上的张辽,也是感慨万千。

昔日好友,没想到却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见面。

拜张辽所赐,自己不得不坐着车架上阵,而张辽.此时竟然连站立于城楼之上的力气也没有,却也是拜自己所赐啊。

感慨完这些,关羽却让关银屏去把关平找来。

“平儿,汝速速领军攻城,迟之,魏贼恐撤回宛城矣!”

关羽这句话,直接把关平给说楞了,赶紧问道,“父亲何以知之?!”

关羽倒也不恼,就当是给自己的儿子上课了,说道,“为帅者,知己知彼,方为上策。文远用兵,素擅突阵,今我亲临阵前,彼却按兵不动,何也?!”

关平也是一愣.自家父亲威名在外,向来只有自家父亲突阵别人的的份,哪有自己父亲被人突阵的时候?!

但要是这么说的话,关平也知道,自己少不得被关羽骂一顿。

好歹也是从军十几年的人了,跟在关羽身边也学了十几年,不可能不知道关羽问这个话的用意。

因此,关平略微思考了一下,才说道,“张叔父纵擅突阵,但我等并非不知,布阵之时早有防备.想来叔父亦看的出来,故而不在此刻冲阵。”

关羽笑了一下,点点头,对关平的回答还算满意。

但紧接着,关羽还是说道,“伱只知其一,却未知其二。今我大军齐聚,而魏贼兵败式微,困守城池,不过是坐而求死罢了。文远胆略过人,必不轻弃,今我伤重,不得不坐车架临阵,行动必然不便,如此良机,文远却始终不动,非其不愿,而是不能也。”

关平顺着关羽这话,稍微琢磨了一下,犹豫着,说道,“父亲是说.魏贼兵力不足?!”

关羽这才稍微欣慰的点点头,说道,“汝随我这些年,倒也不是毫无长进。昔年在合肥,文远手中只有七千余人,面对十倍之敌,仍敢率八百士卒冲阵。若文远当真有两万人在手,他又有何不敢冲击我军?!”

关平点点头,但又跟着摇摇头,说道,“可张叔父不也身受重伤了么?!若无其亲领士卒冲阵,也未必有奇效。”

确实,这种冲阵,主将才是关键,是全军胆气所在.张辽不能亲自领兵的话,冲阵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可关羽却是叹口气,看看自己的长子,无奈的说道,“平儿以为,今日敌我之势,文远所为者,退敌乎,据敌乎?!”

关平又是一懵,仔细思考了很久,这才恍然大悟。

确实,如果是当初三万魏军对五万汉军,张辽还有三道防线在手的时候,张辽的目的肯定是在消耗掉一部分汉军士卒战力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击破荆州军团,解了樊城之围。

但如今,双方军力对比变成了八万对两万,而眼看着张辽手里连邓县都守不住,只剩下宛城最后一道防线了他能守住防线,不让汉军进驻宛城,打开进入中原的通道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个时候的张辽,肯定是以据敌为先,而要据敌,张辽就需要在保证有生力量的同时,也给宛城防御争取足够的时间。

因此,虽然张辽无法亲领士卒突阵,但让士卒突击同样伤重的大汉大将军关羽所在车架,免不了要引起汉军的一阵混乱,这样必然会打乱汉军今天的进攻节奏和进攻部署。

只是要拖延时间,又不是要真的跟突阵斩杀敌将,逼迫汉军撤退是不是由张辽亲自领兵冲阵,其实并不重要。

这么一想的话,张辽但凡手头有个一万士卒,他都不应该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毕竟关羽可是好几天都没露面了,今天才是难得出现一次,要等下次出现,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可张辽却轻易的放过了这个机会。

有此可见,张辽手里,可能真的是兵力不足了,也就是说,邓县魏军,真的有可能全部撤回宛城防守。

但.还有一个问题。

“张叔父总是大将,岂有大将断后,士卒却撤回宛城之理?!”关平疑惑的问道。

而关羽对此,却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并没有回答。

英雄迟暮这种事,关羽可以直面,但他真的不想说出口。

不仅是张辽英雄迟暮,包括他自己,也一样,已经是迟暮之人了。

这个天下,终归是要交到年轻人的手里,让他们,去为复兴大汉而战的。

“莫要多言,速去攻城便是。”

这是关羽今天下达的,最后一个军令。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