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合议(2 / 3)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经过诸葛亮这么一番抽丝剥茧之后,刘备总算是厘清了思路,按照诸葛亮的建议,做出了决断。

第一步,趁着如今北伐军还在长安,武力有保障的时候,先进行迁民,把左冯翊原本的数万百姓迁徙到右扶风去,充实右扶风人口。

第二步,从明年开始招募雍州郡兵训练,形成后备武力,再加上明年征发过来戍边的一万其他州郡兵,采用重点布防的方式防卫左冯翊。

这样,即使刘备明年带着北军撤回成都,赵云带着雍州兵团撤回凉州,问题也不会太大。

第三步,就是利用世家对雍州土地的渴望,开放雍州土地交易,允许外地世家进入雍州,以丁口和钱粮来换取获取雍州土地的资格,这样不仅能补贴一部分中央财政,雍州刺史部也能通过出售土地换取一部分地方财政,补贴一下这两年赋税上的损失。

经过诸葛亮的再三规划,一个详细的计划已经形成,这个计划之下,庞统和黄权自然没有意见,就是张溪这个新任的雍州刺史,也没有了任何意见。

因为按照诸葛亮的方案,左冯翊的耕地最多也就是荒废一年.权当是轮耕了,不仅不会荒废土地,反而有利于增加土地肥力。

左冯翊军屯的事儿,就这么讨论解决了。

但复设丞相的事儿诸葛亮闭嘴了。

是的,诸葛亮对此没有任何表态,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因为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如果刘备真的复设了丞相,这个丞相的职位,肯定是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当然也知道,因此,他在这件事情上,赞成也不是,反对也不是,甚至和稀泥都不是。

既然说啥都有错,诸葛亮索性什么都不说,一切听从陛下安排就是了。

可诸葛亮可以不说,其他各部首脑,包括从荆州过来的徐庶,王基,汉中过来的刘巴,法正,甚至是张溪,张飞,都有话要说。

倒不是说大家都反对复设丞相,只是有些事情的后果,必须要考虑清楚。

比如徐庶和王基,这两人就是站在荆州军团和官员的立场上,在考虑复设丞相后,给荆州带来的影响。

没办法啊,荆州情况特殊,距离益州和雍州都太远了,往来交通又相当不便,因此一直都是关羽以大将军身份在总督管理的。

一旦设立丞相,总摄三省六部后,荆州这边是不是也要一起纳入管辖范围。

如果要的话,那荆州世家和荆州官吏们,多少会受到一些利益侵犯,王基和徐庶虽然都不是荆州人,但他们如今在荆州当官,必须考虑到影响。

荆州是不是还能维持跟以往一样特殊的地位,对荆州世家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徐庶和王基,希望刘备在考虑复设丞相后,对丞相的权利,以及对荆州的特殊地位加以考量,能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策略来应对这个事情。

而法正和刘巴有想法,就相对比较复杂一些了。

一方面,法正和刘巴是站在自己职责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法正是尚书令,负责全国政务的执行一旦有了丞相来总摄政务,无形当中就是分薄了法正尚书令的权利和责任。

刘巴掌管户部,目前来说也是唯一一个有权利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人如果突然头上多了一个丞相来制衡自己,很多事情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展开了。

当然,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刘巴和诸葛亮的经济理念,是存在一些严重分歧的。

这年月,当然搞不来自由经济,因为两人在对经济的大立场上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由国家出面管控经济。

但刘巴认为市场还是需要给予一定的自主权的,有些事情国家只能因势导利,不宜用太多的政令去干预市场。

而诸葛亮却认为,国家应该全面掌控经济,对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否则在这个时代脆弱的小农经济下,百姓是绝对斗不过掌握大量资源的世家大族的。

两人对此,一直是存在争论的。

另一方面,法正和刘巴两人,也得站在东州派的立场上想一下。

原本的三省,荆州派一人,东州派一人,皇权派一人.除了益州派倒霉催的没有高官话语权外,内部权利结构还算是比较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