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岁月(4 / 5)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至于什么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在诸葛亮看来,完全是张溪想多了。

异族在汉人的地盘上,什么时候真正抬得起头来,只要张溪能稍微对他们好一点,处事稍微公平一点,就足够他们感恩戴德,还在意什么文化差异干什么?!

看完诸葛亮的解释信之后,张溪才算是恍然大悟——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个各族平等的时代,这年月的异族,能把他们当成人看,都已经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了。

本来吧,这个信看到这里,张溪也就对诸葛亮没啥意见了,毕竟诸葛亮已经考虑的很全面了。

但问题是这个诸葛死鱼头,在信的最后一页,话锋一转,居然还是询问起自家继子诸葛乔在长安的生活情况。

本来吧,这事儿也算正常,诸葛乔虽然不是诸葛亮亲生的,但到底是如今诸葛氏的继承人,诸葛亮关心一下继子的生活,也说得过去。

更别说诸葛亮是先说公事,说完了公事才稍微提到了一下自己的儿子。

但问题是,诸葛亮询问自己儿子过的好不好,完全可以自己写私信给诸葛乔询问,根本不需要通过张溪拐弯抹角的来咨询。

诸葛亮给张溪写这么一封信,一方面是希望张溪站在诸葛乔长官的立场上,对诸葛乔这几年的工作进行一个评价,另一方面诸葛亮这是在提醒张溪,别忘了当初离开成都时咱俩的约定。

乔儿今年都二十三了,你女儿小暄儿今年已经快十八了该有个说法了吧?!

这俩孩子到底能不能成,总该有个结论,不然不是耽误了两家孩子嘛。

而一说起这事儿吧,张溪是真的愁啊。

诸葛乔.能力虽然稍显稚嫩,但为人心思细腻,考虑事情周到,深的蒋琬的信重,几次三番的向张溪推荐,一直被张溪压着。

说实话,对于诸葛乔的性子,张溪也是很欣赏的,毕竟他的处事方式,是非常对张溪胃口的,从不擅自下决定,遇到事情总会多考虑几步,跟张溪的思维方式,简直像的离谱。

但.谁让这货惦记自己的女儿呢。

可问题是,自己可以压着诸葛乔继续在基层磨炼一段时间,却压不住自家女儿的心啊。

这丫头吧,两年前稍微骂了她一顿,倒还有所收敛,知道要避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