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平叛策(1 / 2)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建兴四年十一月,诸葛亮领兵四万抵达关中,就驻扎在陇山道的上邽城。

雍州刺史张溪,护羌校尉庞德奉命赶到上邽城,参赞军机,平定叛乱。

庞德是护羌校尉嘛,羌人叛乱,他有直接的责任,肯定是要诸葛亮这边听令的。

至于张溪,纯粹是诸葛亮叫来的帮手。

实话实话,诸葛亮现在心里也有些没底。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手里的兵力,严重不足。

本来按照诸葛亮的想法,他率领三万北军先到汉中,汇合汉中李严所部的三万郡兵,一共六万人进入秦州。

有了六万汉军,哪怕不调动雍州本地的驻军,对付秦州羌人,已经是足够了。

但问题是,这次羌兵作乱,比诸葛亮想的,还要严重的多。

姜叙不是那种仗着家世混到高位的无能之辈,他都被逼得只能困守天水郡,可见这次羌人作乱的严重性。

诸葛亮不是没有想过这点,但实际的情况,比诸葛亮手里获得的情报,还要严重的多。

这次羌人作乱,引发这么大的规模,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羌人人多,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次羌人作乱,人心很齐。

在这个时代,胡人作乱大多不成势的原因,就在于胡人彼此之间不合,虽因一时利益相合聚众叛乱,但只要分化离间一番,胡人内部之间就会互相猜疑,进而无法成事。

但这次羌人作乱,不同以往,人心很齐。

南至武都郡,北至武威郡,中间六郡的羌人几乎全都被人煽动了起来,加入了这次叛乱。

初期叛乱的秦州羌兵,确实只有十万众,但到了诸葛亮领兵进入汉中时,羌兵叛乱的具体人数,已经算不清了。

甚至于,武都郡的一部分羌人,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攻打武都郡治,甚至威胁到了汉中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李严根本不敢跟随诸葛亮一起出征,他必须要留下来坚守汉中。

这次真的不是李严在耍小心眼,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撒谎了.这些都是真的。

甚至在诸葛亮领兵进入汉中后,李严第一时间找到了诸葛亮,坦白的讲述了如今汉中面临的危险,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建议诸葛亮放弃原本的平羌计划,转而仿照当年汉中之战时马超的策略,从武都郡内的狄道穿插,直接进入羌人的聚居地,行围魏救赵之策。

羌人作乱,不过是为了钱粮过冬,秦州之地,羌人并不在意。

一旦他们的老家被人偷袭,抢来再多的钱粮也没有什么用,因此诸葛亮出狄道的消息只要传到秦州羌人耳朵里,这些羌人必然退兵以保家园,如此秦州之围自解。

又或者,如果诸葛亮认为出狄道的策略太过于危险,也可以行先帝北伐故智,走祁山道,据西县,占南安,切断羌人的后路,再命令雍州刺史张溪领兵北上,进驻上邽,前后夹击,一战可破羌人。

这两个策略,可以说,都不是什么坏主意,诸葛亮也曾经那么想到。

真的,如果现在不是冬天,而是夏天,那诸葛亮说不定就真的在李严的这两个策略中二选一了。

但可惜,如今是冬天,一旦今年秦州继续雪灾,不说羌人能不能撑过去,就说困守天水的姜叙,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撑过去。

这才是诸葛亮原定的平羌策略的重心,必须要尽快进入秦州,解围天水郡,安定秦州民心。

再一个.李严的策略,其实诸葛亮也能看出其中的用心。

不管是走狄道还是走祁山,必须先平定武都郡的羌人叛乱,否则后勤补给线时刻面临叛乱羌人的威胁。

而李严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这个。

只要武都郡的羌人叛乱平定了,那么汉中自然也就没有威胁了,他李严在汉中的那些利益,也就保住了。

说白了,李严的计策虽然也是好计策,但他献这个计策的目的并不纯粹,并不是完全站在大汉的角度看待问题,依然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居多。

这个李严,诸葛亮是真的,越看越觉得气的慌。

明明是军政皆通的全才,但偏偏心思不放在正道上.他但凡能少点私心,多点公心,哪儿还至于到现在依然只是一郡太守!!!

可对于李严,诸葛亮依然不好太过于严厉苛待。

毕竟,李严也是当初先帝入川的重要功臣,而且身为东州派的实际掌控人,他手下的势力也不小,哪怕明知道他是有私心,诸葛亮也只能是婉言拒绝他的劝谏,并且好生安慰。

而考虑到汉中实际遇到的威胁,武都郡的羌人也确实需要防范,不能让他们进入汉中,因此诸葛亮只能从汉中调走一万郡兵,要留下两万郡兵给李严,让李严留守汉中,保证汉中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