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司马懿的焦虑(4 / 4)

作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四大辅政大臣,司马懿的地位是垫底的,同时,也并非是不可取代的。

别的不说,身居汝南的曹休,就已经不止一次的上书弹劾过司马懿,指责司马懿对荆州蜀贼消极避战,五年时间,愣是连个邓县都没有夺回来。

如果不是曹休做事过于急躁,五年上书四次弹劾司马懿,让曹叡看清了自家的这位族叔弹劾的真正目的,说不得如今司马懿就该上书请辞,滚回洛阳去了。

也就是说,如今司马懿的地位,依然还是依仗天子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并不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地步.天子如果对自己不信任了,那么司马懿即使身为辅政大臣,也随时可能被召回洛阳养老,从此不再拥有实权。

所以,要破局,必须想办法获取天子曹叡的信任.但有些事情,真不在司马懿的控制之内。

天子讨厌“浮华”风,司马懿也会命令自己的两个儿子尽量少参与世家子弟之间的聚会.但问题是,嘴长在别人身上,你让不让自己儿子参加聚会,也不会影响别人的吹捧。

这是一时之风气,是世家们为了各自利益需要,衍生出来的默契,不是你司马懿不想参加就能不参加的。

更别说司马师和司马昭,一个二十,一个十七,正是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肯定的时候,不是你司马懿的一个命令,两人就会跟朋友断绝来往的。

至于这封诸葛亮的亲笔信,就更是烫手山芋了。

留在手上不是事儿。

确实,这年月,哪怕分处敌国,彼此故交之间有书信来往,也是常有的事情,天子再蛮横,这种事儿他还是管不到的。

但诸葛亮和司马懿不是故交,而且双方都是身居高位,这封信还有浓重的劝降色彩.你敢不给天子知道?!

留在手里,回头哪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出现在了天子的案头上,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的清的了。

因此,司马懿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亲自给诸葛亮回一封书信,义正言辞的拒绝诸葛亮的劝降,并且把两封信,全都上交给天子曹叡过目。

但这么一来.自己的家族,不管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儿子,恐怕都要卷入“浮华”风里面,天子到底会怎么想自己,真的就只有天子能知道了。

司马懿为此惴惴不安,送出两封书信后,一直只等待着朝中的消息。

结果,没过几天,司马懿就接到了让他速去洛阳议事的消息.司马懿能不紧张嘛!!!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