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一十章:决断(3 / 4)

作品:《犁汉

一直关注城内战事的关羽得知此消息后,知道小城坚固难以急切而下,遂放弃强攻转为围攻。

在挖堑壕的第二日,一直未入城的关羽得到了第二个消息,这是从南面鹿丘方向的高雅送来的。

据高雅汇报,他们在对面的卞秉军团中看到了徐州军的旗帜。

当时高雅还不敢置信,等到第二日的攻防战中,他们的确抓获了一批来自徐州的丹阳兵,才真的确定徐州的陶谦已经进入青州战场。

为何陶谦会主动进入青州,并帮助曹操呢?

虽然在明面上,他有足够的理由来援助,比如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对于陶谦来说,并不是说得通就能去做的。

真正推动这件事落地的是一批流寓徐州的青州士子,其中就是以郑玄为首。

郑玄的名望太高了,即便到了徐州,依然处在徐州士族圈的中心,如陈氏、王氏、萧氏等公家豪姓就围绕在郑玄身边。

他们推动着徐州的意志,决定了这次北上救援的行动。

而郑玄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他的那些门生在陆续投入了曹操的幕府后,对于曹操的评价非常高,皆认为其有挽天倾之气魄才能。

于是,郑玄决定在曹操身上加注。

就这样,以王朗为左军,臧霸为右军,左右共计吏士两万从琅琊莒县出发,驰援济南。

……

得知了这一重大军情变化的关羽,内心很沉重。

但他依然保持着面上的冷静,他将各防线上的主将唤回大帐,决定召开一次军议。

当从前些驰回来的大将,如张南、郭默、郭诵等人听到这一消息后,大伙都沉默了。

率先开口的就是张南。

张南是这些人当中和张冲关系最亲近的一个亲从大将,是从践更的时候就追随张冲的老人。

再加上其人素为军中的智将,常有胆魄,所以在军中的威望很深。他也在李大目卸职后成为了军中最重要的校尉。

也就是说,此时他的话语和态度非常重要。

但张南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三个字:

“麻烦了。”

关羽心中一紧,知道张南可能不想打了。他捻着长髯,问了一句:

“哦,为何?就因为徐州军来了那两万人?”

张南点头,最后又是摇头,他抱拳对关羽道:

“大帅,如今的局势已经看得分明了。现阶段对于我军来说最有利的就是撤军。”

即便其他将领隐约有这个意思,但听到张南说出撤退这两个字,大家还是大吃一惊。

尤其是郭默,他开口就反驳:

“撤退?咱们都打下东平陵了,为何要撤?我还是那句话,关帅只要与我五千兵,我将为大帅驱赶那些徐州兵。”

张南当然知道郭默这话背后潜藏的意思,那就是军功。

此战的头功必然是郭默的,但如果这个头功是一场失败的撤退,那军功即便有也要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