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 章节正文阅读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第420章 战后对武器的反思(2 / 2)

作品:《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陆战的炮要轻便为主重炮为辅,步兵的装备也是轻装燧发枪刺刀渐渐重要,重甲长枪或格斗步兵为辅助。

    陆战的科技树要走数量和轻便为主的发展路线。

    海战截然相反。

    必须要重炮巨舰,重炮需要巨舰才能承载,巨舰也需要重炮发挥其作用。

    大炮的问题可以解决。

    大明的铸炮技术本身不比西方差,个别如铁芯铜体、泥膜铁铸、

    失蜡铸炮技术更先进,技术可以但是科学落后,有优秀工匠,缺少优秀火炮学者。

    更关键的是,西方火炮学者与火炮工匠往往在同一个作坊,彼此间不会特别割裂。东方的工匠与学者,身份相差悬殊,在晚明之前两者交集太少了。

    幸好王宏宇一有机会搞根据地,就着手解决此事。

    建设军屯里既有娴熟工匠,也有一批吸引来的旧式学者,也有西南联合学堂培养出来的既能动手又懂科学的新式人才。

    毕懋康、李铁柱成为学者与工匠的代表人物,其他也有一大批人才聚集到郧阳、重庆、广州和天津的军工作坊。

    每年量产优质红夷大炮超过300门,配套的实心弹、开花弹在四个地方都能制造。

    再加上京城的军械局和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华夏全力制造年产红夷大炮可达到500门。其他如大将军炮、各种大小的子母炮、虎蹲炮等数量更多。

    500门红夷大炮,足以武装出一支20艘新式战舰的舰队。

    用在陆战方面,更是可以摧毁一切坚城。

    大炮稳步发展,巨舰则要赶快追赶。

    当年郑和宝船的辉煌已经不在,图纸都被刘大夏等文官一把火烧了干净,专门阻止大明再放眼大海。

    在王宏宇引导下,朱由校也励精图治,顶住文官掣肘和舆论压力,全力支持王宏宇的变革。

    这回不仅是福建的月港与临近的厦门等港口,天津、广州、宁波等港口也纷纷设立船舶贸易司,设立专门的海关和官吏。

    港口海关三分之一人员为开名官员、忠诚的海商,三分之一为退役、负伤的兵将,还有三分之一任用西南联合学堂下属各个学堂培养出来的新型人才。

    这种三三制刚好能达成平衡。

    有了商港,就有足够财力和人员去建立新的军港和船坞。

    王宏宇直接规划建造干船坞。

    决定先在在广州、天津两地建造专门建造特大型新式战舰的干船坞。

    干船坞的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

    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常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

    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

    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在这里拆装螺旋桨和尾轴。

    现代干船坞,是船只进入船坞后用水泵排水。在水泵发明前,船坞当然无法排水,所以必须用纤夫将船只从水中拉到船坞中。船只回到海中时,陆地上的船坞有一个斜坡,船只在纤夫的辅助下,从斜坡滑入水中。

    着名的悲惨世界开篇,冉阿让当犯人就干这个拉船的活。

    佛郎察、英格兰等国,几十年内就会掌握干船坞技术,王宏宇这回先走在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