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长安好 / 章节正文阅读

493 身世之谜(2 / 2)

作品:《长安好

常岁安很难理解众人对他的如斯关切。

“常校尉,您这眼睛是怎么了!”龚斗甚至用上了“您”字。

常岁安忙道:“没,没怎么……”

龚斗却细致打量起来:“都红肿成这样了!快传军医来!”

然而一回头,刚要让人去喊军医时,却见常岁安身后跟着的一众士兵们,无不顶着一模一样的眼睛,又红又肿胜似烂桃。

龚斗等人不禁惊惑起来。

唯一还算正常的剑童不知该怎么向众人解释此事——

事情的起源是因在此一战中,郎君麾下的百名士兵中,不幸折损了三人。

郎君起先表现得十分冷静,继续指挥战事,追击北狄败兵,叫他很是刮目相看。

直到追击之战结束,开始踏上返程……

返程尚未过半,一次中途休整时,郎君无言下马,背对着众人坐了下去,片刻后,突然开始抱头大哭,呜咽着喊着战亡士兵的名字。

起先大家还试图劝慰,但郎君的哭声格外有感染力,众人从劝说到加入,甚至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眼看跟着哭的人越来越多,剑童一度手足无措,恍惚间仿佛置身蒙童学堂之上,他是夫子,下方只因一个孩童大哭,便带哭了整个课堂上的学生。

这一回,多年来从不陪哭的剑童却也破例跟着掉了两滴泪。

而神奇的是,如此聚众大哭一场之后,剑童敏锐地察觉到,起先对他家郎君不太服气的那几名士兵,竟也转变了态度,无声间拉近了彼此距离。

剑童默然,忽而想到在幽州时,自家女郎留下的那句评价——【阿兄只需做他自己,便能很好地收服人心了。】

出身摆在这里,勇猛上进,而又赤诚待人,长久接触下来,怎么会不得人心呢?

故而在常岁宁眼中,常岁安不需要改变本我,只需要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磨砺下去,便定能成为一名出色且被人信任拥护的武将。

受宠若惊的常岁安被拥簇着回到帐中,在众人离开后,才总算知道了缘由——妹妹竟让人送了七百万贯过来!

从小便不缺钱,向来乐善好施,并且擅自被骗的常岁安,对金钱本身的触动远没有众人来得大,他更关注的是:“剑童,你说……宁宁让人送这么多钱来,算是为了替我打点军中吗?”

剑童默了一下:“……应当不是。”

毕竟谁家会拿七百万贯来打点?拿去天宫打点玉皇大帝也用不着这么多吧?

“也是,宁宁必然是出于大义。”常岁安很快清醒下来,但片刻后,还是道:“不过我知道,宁宁心里必然是挂念着我的。”

这笔钱是给北境将士们的,而他如今也是北境将士中的一个。

说来说去,妹妹都是想着他的。

想到这里,常岁安又不禁几分鼻酸,心中升起对妹妹和阿爹的思念之情,强忍着才未让眼泪落下。

此一夜,常岁安做了个梦,梦到自己也去了江都,见到了阿爹和妹妹,醒来之后,几分怅然若失。

但没想到的是,真正让他“怅然若失”的还在后头——

常岁安刚睁开眼睛,便听到军中到处都在谈论那七百万贯之事,此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是个秘密,而同样“瞒不住”的,还有有关常岁宁身世的猜测……

常岁安:“?”

什么意思?又有第二个姚廷尉出现了?

还是说,他妹妹果真要成别人家的了?

常岁安很是惊慌,连忙写信送往江都,向阿爹求证此事。

常岁安此一封信所过之处,也不乏议论此事的声音。

一时间,淮南道节度使常岁宁的身世之谜,赫然已成为时下一大热点。

元祥忍不住找到孟列:“孟东家……此事并非我走漏!”

他承认他嘴巴快了点,但他仅悄悄告诉了玄策军里的自家人,这一路来,他可是守口如瓶的!

好在孟东家看起来很信得过他的为人,当即点了头:“我知道。”

元祥松了口气,下一刻,只听孟列道:“是我走漏的。”

元祥:“?!”

元祥并不愚笨,冷静下来后细思此事,在“孟东家是个表里不一的大嘴巴”,以及“孟东家此举另有用意”之间,便更加倾向于后者。

这个答案让元祥如释重负,只觉嘴巴上贴着的噤声咒被彻底解除。

而此事传扬得沸沸扬扬之下,风声自然也流回了江都城中。

江都刺史府中,众人私下也在揣测自家大人的真正身世。

王岳听在耳中,也忍不住心思浮动起来,然而转头看向好友,却见好友依旧稳重如常,不禁低声问:“老钱,你便丝毫不好奇大人的身世吗?”

骆观临头也不抬地道:“谣传而已,你竟也信。”

“何为谣传?”王岳:“七百万贯以资北境?还是大人的身世之谜?”

“自然皆是谣传。”骆观临淡声道:“大人何来的七百万贯。”

他对自家大人的贫穷,一贯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很快,骆观临的这份信心便被突然打碎。

姚冉将二人的对话听在耳中,想了想,还是开口道:“此事并非谣传。”

大人应是未有特意将此事告知二位先生,但她是知晓的,而她若任由二位先生、尤其是心眼较窄的钱先生误解此事,却不出言提醒,那就涉及到刻意隐瞒了,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隔阂。

骆观临闻言笔下一顿,抬头看向姚冉。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