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章 离京、余、李两族的打算(3 / 3)

作品:《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白水村,王重一家回村的消息,不过片刻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村中耆老领着一众乡亲纷纷来到小竹庄。

当初和王李氏相熟的妇人们也纷纷来找王李氏说话。

看着虎头虎脑的旭哥儿,一众妇人们都十分感兴趣。

“瞧瞧,旭哥儿的眉眼和通判还真有几分相似!”

“确实挺像的!”

一众妇人们围着王李氏和旭哥儿,七嘴八舌的话就没停下来过,王李氏好几年都没有经历过这场景了,竟然还有那么几分不适应。

倒是王茜儿,平日里不是读书就是习武,要么就是陪着王李氏和弟弟,东京那座庄子上的仆妇们对王李氏也都是敬着供着,盛老太太平日里话也不多,似这种场面倒是少见的紧。

外厅,王重也正在招呼余李两家的耆老乡亲们。

“重哥儿,你父母早亡,兄长也走得早,家中没有长辈,我们几个老不死的,就舔着脸问一句,如今你也二十好几了,这亲也定了,不知何时成婚呐?”族老们关心着王重道。

王重笑着拱手道:“我王家虽然是逃难来的白水村,但在白水村住了这么多年,早已将白水村当做是故乡了,诸位耆老亲长便是我王重的亲长,自当过问,不过成亲的日子是早就定好的,就在明年二月,不过因着时间太紧,届时成婚到底是在东京还是在泉州,还得视情况而定!”

“既然已经定下,那便最好,重哥儿,现如今你虽已经功成名就,但你们王家人丁单薄,到了你这一辈,更是只剩下你这一个独苗,你也该早些考虑延绵子嗣、为家族延续香火的事情了。”

“寻常人家,男子十七八岁才成婚都已经算晚了,现如今你都二十四了,村里同你一般大的,孩子都能下地干活了,你也该尽早考虑子嗣了。”

三位耆老一个接着一个,说着旁人不好说的话。

“现如今你身居高位,又不缺家财,你那没过门的媳妇年纪还小,不好办婚事,那你可以先纳两个妾室,收几个同房,先生几个儿子出来,替王家延续香火才是!缺不了几个人的吃食······”

“三位耆老教训的是,这几年重一心治理地方,只顾着报效官家的赏识,朝廷的厚禄,疏忽了此事!”王重连连告罪。

三位耆老对视一眼,杵着拐杖,须发皆白,年纪也最长的李老太爷道:“重哥儿,我们知道,你是个念旧情的人,这几年来,若不是有你拂照,我们白水村不可能有如今这般光景。”

王重道:“二太爷您这话可就折煞我了,当初我年幼时,多亏了乡亲们照顾,才能安心读书,这些见外的话以后可千万不要再提了!”

“重哥儿,其实我们几个还有个不情之请!”李三太爷的年纪比二太爷轻一些,但也没年轻几岁。

“太爷有事但说无妨,只要是能办到的,重绝不推辞!”王重道。

余老太爷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着,从余、李两家里头,各挑出一个年岁、模样、身段都好的女娃娃,给你当个通房,等将来你娶了大娘子,有着正妻之后,再给她们个名份就成。”

“这······”王重微微皱眉。

李二太爷立马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们几个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要是重哥儿你不愿意,那就当我们没提过。”

李三太爷和余老太爷也紧跟着表态,这事儿他们只是建议,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王重手上。

其实几个余、李两家的心思王重也能猜的出来,无非就是担心时间久了,昔日的情分薄了,再加上现在王重的产业全都交给了盛家帮忙打理,王重又注定了常年要在外地为官,能回扬州的时间屈指可数。

可若是王重纳了余、李两家的姑娘做妾的话,却又全然不同了,将来要是再有了孩子,就完全不用担心情分淡薄的事情了。

王重解释道:“三位太爷,此事不是我不愿意,只是我那未过门的媳妇,是个爱憎分明的性子,若是我当真纳了余、李两家的姑娘做妾,将来她们若是和我那未来媳妇闹将起来,届时只怕未必如你们所想不说,反倒是生出隔阂来。”

“重哥儿你放心,绝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三位太爷向着王重保证道:“再说了,我们余、李两家将来可都是要靠着你媳妇讨生活的,哪个敢和你媳妇闹!”

见三位耆老坚持,王重叹了口气,说道:“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重哥儿若是不愿意,这事儿就当我们没有提过!”余老太爷道。

“老太爷!我不是这意思!”王重道:“只是这事儿太过突然,反正我在扬州还要再呆几天,要不几位太爷容我考虑考虑?”

其实纳两个余、李两家的姑娘的当妾确实对王重有一定的好处,王家人丁单薄,早年间,王重手底下当用的人,除了一个王二喜之外,余下的不是余家就是李家的人,这几年情况才好一些,可随着盛家的介入,余家和李家自然也是感觉到了危机,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而且正好赶上王重都一把年纪了还没有子嗣,不然的话,早几年的时候,两家怎么不提这事儿。

“不急,不急!你慢慢考虑!”三位耆老的脸上露出笑容,神情也不负方才那么紧张了。

翌日上午,王重带着王李氏母子三人,开了祠堂,将王旭的名字写进了族谱,录入王李氏和那已故去的大哥名下,在王家祠堂中,在王重大哥的排位前,王李氏径直哭成了泪人,泣不成声。

下午,王重带着王茜儿,带着备好的礼物,还有明兰和卫恕意的亲笔书信,去了明兰的小姨小卫氏家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