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洪武生存指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75章:归心(3 / 5)

作品:《洪武生存指南

朱塬依旧十点左右抵达皇城内的东阁,会议也随即开始。

这次还是坐在李善长下首,听着左文右武一干人畅所欲言,有要在甘肃各路设立卫所的,有希望加派兵力直驱玉门关的,也有建议朝廷下令汤和将各部归降头领都押送京师釜底抽薪的。

老朱耐心听了一阵,感觉都是可行,但,因为某个少年的长期熏陶,又感觉似乎少了些什么。

于是当然看向某人:“塬儿,你也说说?”

朱塬在面前的记事本上写写画画了好一会儿,听老朱问起,笑着抬头,说道:“祖上,关于军事,诸位大人说的都很好,不过,在我看来,接下来经营甘肃,军事只能是辅助,核心……还是要尽快促进那块土地从根本上归顺我大明。”

老朱顿时想到了之前关于这一期《大明月刊》的‘归心’两字,想了下,有些眉目,却也不够清晰,便继续问道:“塬儿,莫要停顿,仔细说来。”

“大概就是三点,”朱塬思路很清晰:“政治,经济,文化。”

这么简单概括,不等老朱再问,朱塬便开始细说:“政治上,改土归流,这是大明经营边疆的必然趋势。当然,考虑到边疆的具体情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是要允许地方部落、土司与朝廷流官并存,但,既然甘肃那边开了这样一个好局面,白海大捷震慑下,朝廷派遣流官,阻力不会太大。”

朱塬这边说着,老朱已经翻到了一份舆图。

故元甘肃行省,一共有永昌路、甘州路、肃州路、宁夏路、沙州路、亦集乃路、兀剌海路等一共七路并西宁州和山丹州两个州。

根据甘肃那边持续而来的消息,这次白海大捷之后,明军等于完全掌握了永昌路和西宁州,同时,甘州路和肃州路等地方势力的归顺之意……战事之前就比较强烈,这次之后,只会更无阻碍。

问题是位于北方占地面积最大的亦集乃路和兀剌海路,这已经超出了河西走廊范畴,属于漠北地界。

说起来,这还是故元在行政划分上那种相互牵制的小心思。

改土归流,北方两路暂且不说,其他五路二州,接下来,应该都问题不大。

等确切消息传来,到时候,按照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的提议,暂时不设县官,只将各路改为相应府制,设州府一级主官,配合卫所驻军,就足够保证对这片地方的控制。

另外一边,朱塬等老朱抬头,会议室内其他人也没有异议,就继续道:“经济上,一个是屯田,一个是通商,这两件事,做好了,可以保证甘肃行省不会成为大明财政上的拖累,甚至,还能产生结余。”

这个年代,中原王朝之所以频频失去对西北的控制,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西北无法自给自足,需要中央供给。

国力强盛时还好,一旦王朝转向衰落,最先失去的,往往也就是这些地方。

而且,失去之后,最初还只是拖累,之后,就可能转为威胁,更加消耗王朝元气,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想要实现对河西的长期控制,首先要保证那篇地方能够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