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洪武生存指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99章:泱泱华夏,煌煌大明(全书完)(3 / 5)

作品:《洪武生存指南

“这个……”老朱道:“俺倒是忘了和你说。”

马氏疑惑。

老朱换了一身轻便衣裳,打发走几个宫女,拉着妻子来到桌旁坐下,一边随意翻着马氏刚刚浏览那本《大明月刊》,一边道:“说起来,这也是塬儿提起,将来呵……樉儿和棡儿,或者,若是其他几个也争气的话,俺就照着那地球仪,把他们都分封出去,彻底自立。而且,还不是自立为王,而是自立为帝。”

自立为帝?

马氏一瞬间愣住,还可以……这样吗?

老朱说起,倒是越发来了兴致,按照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的思路和妻子分析了一番其中关节,最后道:“到时候,为了确保江山稳固,无论是哪国,那爵位递减,还是要递减的,但,皇帝呵,自然就是要世袭罔替。再一个,这也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照塬儿说法,就算有一支衰落了,也总有其他支脉能够兴盛下来。俺将来再留下个祖训,让他们紧要时候,不说倾力而为,至少……相互庇佑一下,总是不难。”

马氏听丈夫说完,斟酌了好一会儿,感觉可行。

却也发现了其中一个问题。

将来……一群孩子,该在何时……一起称帝呢?

这是个问题啊。

马氏当下却没有说出这个敏感问题,而是追问:“夫君,那……塬儿呢?”

“塬儿说他没这心思,”老朱道:“俺也看出,他是真心没有这心思,就想着安享一世富贵,俺这个当祖上的,自然就要给了他这一世的富贵。”

马氏点点头。

倒是又想起那孩子身边已经怀孕的两个侍妾。

竟然不想娶正妻,真是胡闹!

不过,马氏私下里再想朱塬一向稳重的性子,偶尔甚至觉得,或许……那孩子也是故意如此。

史书上到处都是什么的功高震主,那孩子的功劳,同样也太高了一些。于是,这么做,或也是为了自污,乃至自保吧。

丈夫也和她说过。

本是可以‘立德’、‘立功’和‘立言’三不朽的少年,主动放弃了第一个。

还是第一个。

因此,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之下,马氏本来对于这件事非常不喜,但,想的多了,也就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渐理解下来。

那孩子……

如此多的心思,也是不易。

想着想着,马氏又笑起来,看向丈夫:“那王爵……那封号,倒是不错呢。”

老朱也想到某个,同样点头:“是呵,俺当初想到,开始还觉得,是不是有些‘冲’了,可……再想想,哪里是冲了,这是‘应’了才对,我大明……大明啊!”

……

老朱夫妻两个说话的时候,朱塬今天……睡得有些晚。

为了《经济之学》的‘分配篇’。

这些时日,抽空就写,再加上本就在脑子里斟酌梳理了很长时间,要做的,只是把很多东西落在纸上。

因此,也终于完成。

写完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深夜的十点多钟。

直接就在西屋的矮榻上睡下,依稀只记得睡前交代了一句,让身边女子们帮忙校对誊抄一番。

新的一天。

朱塬刚起床,写意就将誊抄好的《经济之学》‘分配篇’送到自家大人面前。

写意一个女子都知道,这件事很急。

关系到大人的王爵。

于是连夜进行的校对与誊抄。

朱塬明白身边女人们的心思,没有多说,吃过早饭,就亲自送去了宫中。

老朱对于‘分配篇’也期待已久,拿到书稿,直接放下了手中的事情,翻开就读了起来。

同样不算太厚的一本,八万多字,老朱看了一遍,没够,又看了一遍,直到过了正午的12点,再次留下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一起吃午饭。

午饭后,详谈了一番,当天就把书稿送去金陵大学的印书局那边,要求不惜人力物力,三日之内,必须把书稿印出来。

书稿送出,消息也传扬开来。

朝堂诸臣都知道,完成了‘分配篇’,相当于少年平章一次完整的‘立言’。

随着春捕的各种消息传来,明州那边的‘立功’更加扎实,再加上这‘立言’,接下来,一切也都顺理成章。

如此到三月十五。

印书局日夜赶工出来的成书终于完成,样书送到了老朱手中。

与此同时,短短的几天里,因为不再如同上次‘生产篇’刻印时不明白老朱态度前提下的避讳,这一次,书稿的很多内容都提前流传出来。

甚至,金陵大学副校长钱唐,这几日干脆就住在了印书局,也不打扰工匠们做工,只是见缝插针地亲手为自己誊抄出了一份书稿。

关于‘分配篇’的议论展开同时,大伙儿就觉得吧……钱副校长,有些疯魔了。

比大彻大悟还大彻大悟的那种。

连续几日,都念念叨叨。

还再次去往了少年平章的宅第,又拜了一遍圣人。

另一方面,新书印出,老朱也第一时间下令,分发全国。

接下来的一些日子,顺利送出了今年第一批北上粮食的明州上下收到了这本书,开春之后主持筹备着又一次反向‘打草谷’的徐达收到了这本书,还在赶赴甘肃途中的薛戍一行收到了这本书,去年被迫归附的蜀中各地也收到了这本书……

比起那《经济之学》的‘生产篇’,这一次的‘分配篇’,引发的议论,实在要热闹太多。

因为……

明眼人都能看到,比起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生产’一道,这‘分配’一道,将来执行,那可是要翻天覆地的啊。

可……

热闹归热闹,议论归议论,却是很少有人跳出来,公开反驳少年平章的理论。

因为大家都有脑子。

少年平章的理论,将来必然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但,根本上,却是为了这天下能够长治久安着想。

就像儒家。

儒家并不完美,但,千年以来,为何历朝历代,无论正统还是外族,都倾向于儒家,因为……儒家的根本理念,是对的。

这些对的东西可以让这天下更有秩序。

同样。

某个少年的《经济之学》,‘生产篇’还好,但,‘分配篇’,让人看了肯定就很不舒服,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

然而,若‘人’不愿意,‘天’就会插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话同样还可以进行另外的一重理解:人们主动去‘分配’,可以是温和的,可以使缓慢的,但,若是人们不愿意主动这么做,那么,当上苍开始插手的时候,他们将看到的是,天地不仁!

天地一旦不仁,万物皆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