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明珠在匣 / 章节正文阅读

3. 心仪(2 / 2)

作品:《明珠在匣

而卫明姝则成了店铺背后的东家,时常扮作从城外来的药姑,用化名为药铺采买些药材,每月十五还会来这药铺施义诊。

她虽闲时常来这药铺坐坐,却不常像今日般过问生意上的琐事。

“听我阿耶说,西境新来了一批商队。最近咱们药铺可有来做买卖的生面孔?”

任玉荷仔细回想了一下,抿了抿嘴,“嗯西境来的没有,倒是有一队从南洋来的商队。”

“南洋?”

“嗯,听说是南洋最大的商队,好像在江南一带也很有名,来京城看生意,似是有在这边长期做买卖的打算。”

南洋最大的商队,那是

卫明姝正想到什么,便听到任玉荷道:“对了,来的那人也才刚走,说来这人可是同你家有些关系,好像是你嫂嫂的表亲?”

卫明姝恍然大悟,喃喃道:“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她觉得刚才那人似曾相识,原来是阮家那幺子。

他们小时候见过的。

那时她才十二岁,阮家公子比她还小一岁,因着家里生意的缘故,来这京城住了小半年。

如今大家都长开了,倒是认不出了

“对了,师父他老人家去哪里了?”

“我能去哪儿?”任医正从内间走出来,细细看去,那潦草的胡须上还挂了一些药沫。

“您又去磨药了吧。”卫明姝曲指用指节轻点着下巴。

任医正看到这个动作,拍了拍自己的胡须:“怎么又搞到胡子上了”

“阿耶,你可来的真巧。”

任医正梗着脖子反驳道:“什么叫巧,你说话那么大声,我不想知道这丫头来了也难。”

“”

“你又跑哪儿去了,脸色那么差?”,任医正抓起卫明姝手腕,探了探脉象,又嫌弃地一把推开,对她指指点点道:“还是老样子,你这丫头,就是不听劝!你要是能耐下性子在家再养几年,估计这病早能养好了。”

卫明姝低头轻笑,却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耸了耸肩,“没办法,闲不住。”

坐在对面的兰芝点了点头,颇为嗔怪道:“任大夫说的当真有理,小姐也当注意些,大冷天还坐在窗边”

“你看,咱们兰芝多懂事。”任医正附和:“平日多劝劝你家小姐,听点话。”

“我哪里劝得动啊!”

任玉荷看了看卫明姝:“阿珠平时就喜欢坐在这儿看景儿,我也觉得坐这儿挺好,多加件衣裳不就得了。”

说罢,兰芝已经到了卫明姝身后,真的给她裹了件衣裳

卫明姝喝了口茶,没有言语。

她确实喜欢坐在窗边,能看到街上的来来往往的人。

多好。

“也就你整日里跟着她胡闹,我看就该给你们俩找个厉害的郎君天天管着才好。”

“我才不呢珠也不会同意的,是吧。”

因着大雨,来这药铺的人甚少,四人便一直在药铺品茶斗嘴,等待着大雨停歇。

卫明姝难得如此清闲。

————————

另一边的皇宫内,有人却是在给自己找事做。

空旷的勤政殿内,一砖一瓦尽显威严。天子身着明晃晃的龙袍坐于桌前批阅着奏折,有内侍在一旁奉茶磨墨,

沈轩身着玄衣负手立于大殿。

“你所说之事,朕已知晓,明日朕便下令彻查此事。”

“末将谢过陛下。”

沈轩眉头却仍没有舒展。

他此趟回京,除却应天子召回,归京述职,还有一件事要查。

北境战事初平,为防北凉余孽,却仍是戒备森严,那时他也得空去看察北境民生,协助百姓重建边城。

大黎商贸发达,北境凉州安定,也渐有商队前往。

他起初只是怕商队混入北凉之人,后来却发现几支商队另有古怪。

那些商队运送的是印有官府印记的官粮。

大黎每年都会收官粮,交由各地县府粮仓存储,于收成不好时用于救济,而大黎的官粮,明令禁止用于买卖,官粮的米袋上,都会标有官府印记。

后来他扣下了一支商队,仔细盘问才知,那粮食应来自长安,只是几经转卖,竟不知是源于何人之手。

这事既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便少不得要管管。

此事交予别人他不放心,他本想亲自查,却不曾想天子没让他接手。

“你呀,倒也改改这操心的毛病。”惠帝停笔,抬眼看向他道:“此次回京,便别总想着公事了,这事就交由刑部去处理,你就安心在京城休养,顺便想想自己的亲事。”

惠帝见沈轩还想说什么,低头批阅起了奏折没有再理会,不着痕迹地提起另一件事,“宣远可有心仪的姑娘?”

沈轩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那佳人手持长弓,身着红衣,只瞧了一眼,便令他也再忘却不了。

他答非所问,一时听不明话中的态度,“末将才刚回京。”

惠帝仍是低头看着奏折,“听闻近日好多家都在办春宴,有空你也多去走动走动,若是真看上了哪家姑娘,朕做主给你们赐婚。”

“谢陛下好意,只是末将若真心仪哪家姑娘,也会先征求那姑娘同意,赐婚之事倒也不急。”

“朕就是提个醒,你也不小了,连太子都要议亲了。”

沈轩的父亲本就成婚晚,早年宁国公夫妇为战事奔波,年近三十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

结果就是,惠帝与沈轩虽是表兄弟,但沈轩实际却和太子成了同辈人。

此时,一内侍走入大殿:“陛下,库房管事来,说是已经挑好了几把好的弓箭,送来请陛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