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六十九章 分歧与搁置(2 / 5)

作品:《定河山

如果全部收编,对于如今的朝廷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压力。按照傅远山想法,其中挑选其中的精锐,先行收编一部分。其余的,老弱先就地遣散,剩下的暂时先羁押。只要将各级武官全部调离,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粮草压力是有些,但短时日内也不是完全不能支撑。

而杨继元的意思是,这些叛军都是叛军中的精锐,也完成了全部的训练。在如今朝廷现在两面用兵的情况,就这么羁押实在有些浪费。杨继元的意见是,叛军中的青壮,先补足江南战场缺口,只留兵不留官。其余的成建制调往北方,调拨给于明远,用来对付北辽南下军马。

之前,杨继元建议将江南战场上骑兵,大部分调往北方。正好,用两万骑兵押送几万步军还是没有问题的。在杨继元看来,北面的于明远迟迟打不开僵局,就是手中的兵力与北辽相比,相差还是有些悬殊。虽说这些叛军都是步军,用来对付给他们高官厚禄的叛王未必可靠。

但用来对付北辽,却是没有问题的。这么多的步军,在目前两线作战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哪怕只是羁押一部分,也是实在过于浪费。而且羁押那么多的叛军,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军马来看押,实在是不划算。既然朝廷如今的粮草,勉强能够支撑,还是用到该用的地方为好。

可在傅远山看来,这些叛军用来对付叛王,除了普通军士之外,武官绝对不可靠。调到北面去对付北辽,不仅从江南西路到燕山府,几乎要横穿大半个大齐。中途一旦生变,会相当危险的。在其还不能肯定,他们对朝廷忠心有多少的情况之下,贸然将其北调也容易生乱子。

而且那些人,面对北辽也未必会朝廷忠心。在加上都是以南方人为主,气候上也未必能适应得了。若是因为北调对朝廷产生怨恨,到了燕山府前线一旦出现大规模反水,那就不是给于明远增援了,那是在给于明远背后下刀子。尤其是成建制的北调,傅远山反对的更加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