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兴义兵的仁义之师(1 / 5)

作品:《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秦军一连休整了七日,士卒们几乎都已经从前段时间的攻城带来的疲劳解脱了出来。

其实无论是主力还是偏师,一路上几乎都没有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不是望风而降,便是毫无抵抗之力。

秦军和韩军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不是称雄的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了,更像是一位春秋时期的霸主欺负一个不知名的小国。

韩国在姬无夜叛乱,白瑾、白亦非投秦之前,也许还有一战之力。

自韩国在蒙骜、王齮侍奉数代君王期间对韩国的连续征伐,将韩国诸多筑有冶炼工坊的城邑和诸多矿山全部收入囊中后,韩国称雄于诸侯的“武备”和“铁器”也没落了。

“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这句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却大致属实。

战国七雄,韩国虽然最为弱小,民贫国敝,还坐落在四战之地,但他们这么多年来依旧能顽强地生存在秦赵魏楚的夹缝中,所依靠的就是这强弓劲弩。

而韩国之所以拥有如此劲弩,则是因为韩国拥有战国时期最多的铁矿。

坐拥着大量的铁矿资源就代表着韩国拥有七国最多的战略物资储备,满足士兵装备需求的同时还可以着手研究如何锻造精良的装备,这也使得韩国出现了一大批工艺高超的金属冶炼基地。

而韩国最大的铁矿,便坐落于宜阳,被当年的秦武烈王亲自率军攻下,而作为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兵工厂棠谿剑坊,则是因为失去了大量的铁矿而不断减产。

“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犮芮,无不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