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寡人刘玄德 / 章节正文阅读

寡人刘玄德 第一百七十一章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6k)(2 / 2)

作品:《寡人刘玄德

    两拨人马分散开来,孙坚目送王准等人下山而去。

    “德谋,当初果是被你说准了,这刘玄德确是个做大事的人物,只是不想不知不觉之间,他在咱们东南之地也有些羽翼了。”

    程普笑道:“刘玄德虽有手腕,可有你孙文台在,他在江东翻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老程说的是,还有咱们助你,倒是无须怕他远在天边的刘备。”黄盖也是出声附和道。

    “我自然不怕。”孙坚笑了笑,“只是如今眼见他刘玄德已成大名,咱们也该做些事了,免得日后和策儿提起天下英豪之时被人比了下去。”

    下山的路上,蒋钦等人也在议论孙坚几人。

    “这孙文台看样子也是个豪雄人物,若是不曾遇到玄德,说不得日后我倒是要到此人手下混一混。”蒋钦调笑一声。

    “孙文台身侧那两人也不简单,都不是易与之辈。”周泰沉声道。

    王准笑道:“孙文台固然是豪杰人物,不过一步慢,步步慢,想要超过刘北海也绝非容易之事。倒也无须担忧。”

    此时众人已然来到山下,蒋钦笑问道:“若是王君改变主意,可来阳泉城中寻我们。毕竟,这世上志同道合之人终究是不多的。”

    …………

    蒋钦等人离去,王准独自回到乡里,将事情已然解决的事情告知了里长。

    里长最初自然是不信此事,觉得这个自外乡而来的年轻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如何就能解决了那些动辄杀人的山上贼人?

    只是等他外出打探了一番消息,发现那些山上贼人果然被人除去了。

    老人拉着王准的手连连称谢,随后赶忙去通知里中人这个好消息。

    王准笑了笑,朝着妇人家中走去。

    沿途所见风光依旧,表面看去安稳静谧,宛如人间乐土,只是于他眼中却是与初见之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安稳之下,鲜血淋漓。

    他来到妇人家门前,迟疑片刻,最终还是推门而入。

    这些日子他已然刻意少在此处来往,唯恐妇人想起当年那些伤心事,只是今日他却是不得不来。

    此时妇人正在院中整理着新打理出来的一小片菜圃,见他欲言又止,笑道:“终究还是来了,想必你今日是来寻我辞行的吧。”

    王准沉默无言。

    “当年你义父也是如你一般,突然有一日找上门来,然后便说要出去闯荡,只是离去之后再也不曾回来。”妇人笑道,“你们父子在此事上到真的是一模一样。”

    “不过男儿自来志在四方,我也不会阻你。日后多回来看看也就是了。”

    妇人倒是不曾说什么挽留之言,只是轻声笑道:“也无须难过,分别总是寻常事,我也早已习惯等待了。只是你莫要如你义父一般,走上歧路。”

    王准终于开口,他轻声道:“我与义父不同,如今我已找到路了。”

    ………………

    北海国内,这两日刘备忙着在城外的乡里之间奔走。

    给乡里之间分发粮食也好,施粥赠药也好,他无不是亲力亲为,自昼及夜,每每要夜半时分才能返回剧县城中。

    今日夜已深沉,刘备平日里批改文书的静室之中还亮着灯火。

    如今关羽被他派回幽州探亲,王温便成了他身边的贴身近卫,正站在屋门外为他值夜。

    刘备将手边的文书放下,站起身来,来到一旁的木桌前,随手倒上两碗热汤。

    “阿温可进来饮口热汤。”刘备朝门外喊了一声。

    王温自外推门而入,稍稍迟疑,还是在刘备对面落座。

    刘备将碗中的热汤推到他身前,“如今云长不在,你就先辛苦一些。等云长回来,我就放你回家好好休整几日。你如今这个年岁,也该寻门亲事了。”

    王温笑道:“温尚不急,男儿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如何能顾虑男女私情。”

    “你不急,可你家中未必不急。”刘备喝了口热汤,“家中父母年岁大了,总是希望能早些见到后辈的。”

    王温摇了摇头,“温七岁丧母,如今想来还是心中多有遗憾。”

    “倒是不小心提起了阿温的伤心事。”刘备苦笑一声,“我又何尝不是自幼丧父。只是都是没法子的事情。想来做父母的,总是希望自家孩子日后能有出息的。”

    “这些日子你跟在我身边,我已看出你是个有本事的,不该只是跟在我身边耽误了你的前程,你如今年纪尚轻,总该多学些本事。”

    “这几日我在国中巡查,倒是找到了几个不错的苗子,日后说不得能有大出息,我虽不能举荐你们入国子监这般学府,可在雒阳城中多少有些人脉。故而我已修书一封,你可与这些年轻人一起去往雒阳的缑氏山上求学。”

    “如今山上当家做主的卢节是我好友,多少也要给我几分薄面,到了那里你们定要好好读书,莫要丢了咱们北海国的面子。”

    “出门在外,总是要以和为贵,不过若是实在不能忍之事,也可报出我的名号,尤其是对山上那些幽州人,多少还是有些用处的。”

    王温看了他一眼,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不曾开口言语,只是端起桌上的热汤喝了一口。

    “我还打算在国中多开几处书塾,等你们学成归来,若是有愿意留在国中,不愿走上仕途的,倒是可以去做上一个教书先生,不求那些学生皆通晓六艺五经,只求他们能多识上几个字,哪怕只是识得他们的名字也好。”

    王温低声道:“读书识字固然重要,只是要乡间之人吃饱才是首要之事。仓廪足,才能知礼仪。”

    “看来阿温也曾读过些书。”刘备看了他一眼后笑道。

    “都是自酒舍里讲故事的先生那里听来的。”王温神色一变,随后恢复如常。

    “钱财温饱固然重要,可人之一生,总要知道为何而活,总是要有个念想的。不读书,如何知天高地阔。”刘备轻声笑道,“再说有我在此,自然不会再让他们为温饱之事发愁。”

    他站起身来,一扫方才面上的疲惫之色,满脸志气昂扬,“昔年我在幽州之时,曾与两位义弟相聚于桃园,彼时也曾立下桃园之誓,当扫清尘埃,匡扶天下。如今执掌一方,正其时也。”

    王温愣愣的看着眼前的刘备,片刻之后才站起身来,“北海相豪杰人物,想来定然能有所成。”

    刘备只是笑了笑。

    此时两人言语已尽,王温便要出去继续守夜。

    “阿温且慢。”

    刘备忽的叫住将要出门而去的王温,抬手解下身上披着的裘衣,上前几步,将其披在王温身上,笑道:“如今外面天寒,多穿些,莫要着凉。不然这医药钱我可不会为你垫上。”

    王温一愣,木然的点了点头,转身朝门口走去。

    只是当他打开门户,即将推门而去之时,却是骤然之间又转过身来,将披在身上的裘衣解下,拿在手中。

    此时这个面向刘备的年轻人面上再无往日里时常带着的惶恐之色,他轻声笑道:“倒是有一事要和北海相言明。”

    “王温只是某为混进国相府中而更改的化名,我本名王修。”

    刘备看着眼前的“王温”,面上带着些诧异之色,只是很快回复如常。

    他后退数步,倒是不曾惊恐,神色依旧平静,笑道:“阿温此言何意。”

    王温自袖中滑出一把尖刀,沉声道:“此行温是收了人的钱财,特为取北海相性命而来。”

    刘备笑了笑,“阿温倒是隐藏的极深,既然如此,为何要选在今日才动手?你我相处多日,适合你动手的机会也不少了。”

    “确实不少,只是我一直下不定决心而已。”王温笑道。

    “所以如今下定决心了不成?”

    王修笑了笑,将手中短刀随手扔在地上,“确是下定决心了,希望日后刘北海莫要辜负我一番心意。”

    刘备笑道:“机会得来不易,为何这般轻易便放弃了?”

    “修少年之时常恨世道不公,故而远离家乡游历四方,曾在五陵呆过数年。颇为欣赏当地的游侠之举,故而招徕了些志同道合的游侠之人,行侠于天下。”

    “只是这世上的恶人却是越杀越多,总是杀不尽,是不是?”刘备替他答道。

    王修点了点头,“少时总觉为人易,事非经过不知难。后来我等为躲避风头,也就来了这沿海之地。恰好有人出高价要买北海相的性命,我等就接了下来。只是这出价之人,我却是不能与北海相明言。”

    “无妨,即便不说,我也猜的出幕后之人。”刘备笑道。

    王修笑了笑,将手中裘衣放到一旁,朝刘备躬身行了一礼,“还请刘北海好生珍重,勿负今日所言。”

    他转身大踏步而去。

    刘备也不阻拦,只是上前捡起那件放在桌上的裘衣。

    门外有人笑道:“玄德,到底还是让你赌赢了。”

    刘备笑了笑,“惟贤惟德,能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