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印刷禁令(1 / 2)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把情况给众人做了说明之后,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这次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郭康的解说下,神父们对这个理论很感兴趣,也乐意去多看看书。郭康还承诺,今后会劝说家族,捐赠更多图书给他们,让众人更加高兴。

当年,造纸和印刷技术传入这里之后,在当地就立刻引发了热潮。即便过了几十年,郭康依然能感受到这股热情,和书籍背后的力量。

在“中国纸”普及之前,书籍是非常昂贵的,尤其是偏远地区,更加夸张——在中世纪盛期的英格兰,一本书可以卖到一英镑,按当时的物价,能顶上大致600公斤的小麦,或者30头上好的乳猪。就算换成普通香料,也能换个十磅。知识有多宝贵和稀缺,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很早之前,造纸技术就已经开始传播到其他地区了。大约东晋时期,西北的粟特商人就已经把当时的纸张贩卖回中亚老家。

但较为完善的造纸技术是在唐朝才扩散开的,据说,怛罗斯之战后,一些唐朝士兵被阿拉伯军队俘获,由于他们掌握着先进的军事和生产技术,因此很受重视,其中一些造纸匠人就在撒马尔罕,指导阿拉伯人建立了纸厂,生产质量一般的麻纸——当然,对于东亚之外的地区,这已经是非常有优势的技术了。

而阿拉伯奸商做生意的速度,比唐人快多了。随着他们的扩张,麻纸也被卖的到处都是。为了销售方便,他们在埃及的开罗、摩洛哥的非斯,都兴建了工厂,向地中海世界销售纸张。

埃及之前是纸莎草的产地,这种植物上千年来一直被作为纸张使用。这种物资十分珍贵,被埃及人称为“pa-per-aa”,意思是“法老的财产”。直到后世,很多欧洲语言里的纸,都是这个词的衍生。

然而,在造纸术传进来之后,由于技术优势太大,当地人很快放弃了种植莎草,改种芦苇等更适合造纸的作物。到后来,莎草干脆消失了,也不知道是灭绝了还是野化了。

而欧洲的技术相对落后,只能大量进口纸张。作为天方教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西班牙,就是纸张输出的中心,法国人常年从那儿买纸。其他国家,也都依靠西班牙和意大利地区的商路,才能进口到足够的纸张。

而紫帐汗国建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更迭。他们从东方带来了更好的工艺,再次改进了技术。

除了之前的几种作物,紫帐汗国还引进了竹子。这种植物长得很快,在较为温暖的南欧,都能生长。最早,这其实是郭盖等人为了“雅兴”,带过来装饰住宅的,不过后来很快扩散开,在各方面都得以运用。

不过,紫帐汗国几乎没有出口过纸张,相反他们还得经常从埃及购入,哪怕人家质量没他们好,也得买。因为自从印刷术引进之后,纸张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够用。

和常识不同的是,雕版印刷的效率不见得比活字低。尤其是汉字这种文字,活字的优势并不大,发展的可能还没雕版快。

到清朝后期,完全成熟的印刷,已经把书籍价格压到了十分低廉的程度。按英国人的调查,实用性质的普通书籍非常便宜,一本小册子的价格甚至低于一碗面条;而如果印刷工坊使用了女工,价格还能压得更低。

之所以能做到这种程度,是因为社会中存在众多能够识字、制版的工人,包括女工,把成本大幅压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