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狼烟晚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3章 坑祭(2 / 4)

作品:《狼烟晚明

二人回身招手大喊起来:“都过来,都过来帮忙啊!”众辅兵闻声纷纷撒腿向小径奔去,一头撞进了埋伏圈。

傍晚时分,延安府东门外辅兵营附近。

辅兵们一手端着装了掺了些许荤腥漂着几星油花野菜汤的木碗,一手攥着杂粮饼,兴奋地挤成个半圆形的圈子,相互推搡着簇拥着都想凑到近前看得更清楚些,后面的干脆搬来木块石头踩上去,伸长脖子向圈内张望着。半圆的内层是今日出征的甲士们,一个个手按刀柄,得意得下巴都要翘到半天。最内层是今天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两世为人的送死队员们,手里拿着棍棒皮鞭,咒骂着,无情地向正在掘坑的被俘官兵们劈头盖脸地抽打下去。

官兵们都知道,自己已经绝无生理,唯一能企盼的便是死亡降临的快些,最好能落下个全尸,到了阴间不要做无头鬼,终日挨饿,还要任人欺凌。

最早刨出来的土被堆成了一个权做祭台的土堆,前面仪式性地插了几只香烛。这是罗咏昊的主意。依着关盛云,把官兵们一股脑都杀了,尸体向延水里一丢,多简单。最好能顺流而下漂到延长,狠狠教训一下那些狗官。罗师爷不想过早地打草惊蛇,而且需要提振下辅兵们的积极性,建议做一场祭奠仪式给苦力们看。理由很充分,罗师爷又是大帅的主心骨,于是便有了这一幕。其实,罗师爷内心,还是有一丝不忍:他同样不愿意把那么多人统统变成无头鬼——那个时代,人们对死后的事,看得比今人重得多。

给敌人留个全尸也算一种无可奈何的善良。

罗师爷不想让临死之人多遭罪的愿望没有全部实现:刚刚有个家伙,见到要自己挖坑,情知必死,于是抡着木锨试图挣扎反抗。下场非常惨:几个枪兵逗弄般地围着那个家伙,等他耍脱了力,先是几杆枪扎到大腿上,倒地后,胳膊肩胛再被洞穿,人便像软面条似的瘫成一堆,随即便被绑到祭台前,成为第一个祭品。

明军中一直流传着一门手艺:大剐活人。

尤其是攻城战,无论是对结寨自守抗拒官兵的北方反贼还是杀官造反的西南苗蛮土夷,这个表演几乎成为战前的保留节目,可以极大地提振己方士气,沉重打击敌人的气焰并散播恐怖。高藤豆是老明军出身,昔日见识过长官的手艺,把袖子一挽便亲自下了场。

军中的表演与刑场上的“磔刑”有很大不同。

磔刑,便是民间传说中的千刀万剐,最多的是要割3357刀的“鱼鳞剐”,每次挑下的肉只有指甲盖大小。比较有名的,是剐太监刘瑾,总共持续了三天。第一天晚上,为了让其留一口气继续受罪,看守甚至还喂了他一碗粥喝。另一个著名的人士是后来的袁崇焕,刽子手每剔下一片肉就被围观百姓买了去,“生啖之”……

不过,这两例都是皇命,不能马虎。其他情形下,刽子手也会看人下菜碟地做些手脚。比如说,如果苦主家里有钱,便可以少受罪——给到足够的钱,“依我,便先刺心”!一刀毙命,剩下的只是走形式了。当然,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给多少钱挨多少刀再死是有规矩的。否则,谁都想压价,刽子手的收入便没保障了。钱也不都是主刀的,还有相当部分要“孝敬”上去。别看道貌岸然的大人们嘴里念叨着“君子远庖厨”,手上沾的血,兜里揣的钱,可都比一幅凶神恶煞相的刽子手们多多了!

那些没有足够钱买到一下痛快的人,会有另一番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