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28章、左右都是赢(2 / 2)

作品:《靖明

王宪抖了抖衣袖,向东南面拱了拱手,一脸赞叹地说:“此计是陛下提出的。杨总参本只是建议杨侍郎等人叩阙挨顿板子,这个事情也够让北虏猜度了。但陛下贤明无匹,更进一步。有圣谕曰:文武重臣能拾遗补漏,是君之幸事。总理国务大臣与军务会议总参谋的权威,必须成为朝野共识。如此一来,就算将来为君者不够贤明,那这格局也于国有益。”

“……陛下胸襟,谋国深远,下官实在叹服。”

当皇帝的不仅下放一些权力,更借助这次要惑敌的大方向帮重臣巩固他们手上的权力,这还是无上威权集于一身的皇帝吗?

对唐顺之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对那些虏酋来说也是完全不能理解吧?

正因不能理解,那就只会往另一个方向理解:大明的天子不知脑筋哪里坏了,设了总理国务大臣和军务总参谋之后,遭到反噬了。

王宪笑着指向唐顺之这半边棋局:“中枢乱了,前线也乱了,地方还有清丈田土后第一次真正按新法征收士绅富户的粮赋、重造黄册之时整顿贪腐胥吏,南京也在京察后罢黜调任了一批惰怠官员。但是,陛下仍旧执意把伱们二人留在宣大,执意要修这军械园和水库。我若为虏酋,那就需要想一想了:那大明天子能退第一步,会不会退第二步?”

唐顺之会意了过来:“若再退,恐怕这军械园和水库修不成了。将来坐享其成很难,但眼下至少确实有过万巧匠、诸多巧器好铁在此。况且,若宣大新添大败,我大明朝臣必定再说旧事,让陛下知错。国务殿和军务会议权柄再增,陛下该出手收回权力了。故而,这一战还能让大明朝堂乱起来。乱了起来,新法成不了,大明富不了,这也是断大明变法图强的一战。”

王宪又指着自己已经将军的车:“怎么应对?”

唐顺之笑起来:“下官要不顾规矩了。盖因二相虽各有主张,实乃齐心布局。眼下,下官一步可动两子否?”

“那便让我瞧瞧,你能不能挽回败局!”王宪摇头笑骂,“小滑头。”

唐顺之觉得他可能是在说皇帝“小滑头”,但二十岁的自己只能先当面背起来。

异动他已经知道了:草原诸部之间,今年开春以来就沟通密切,恐怕还真是当初预想的最坏情况。

既然当真可能有北虏全线压境的局势,朝廷也要主动做出应对了。

与其等到他们商量好准备好、在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来这么一下,不如露出更大的破绽,诱他们提前出手。

以边镇如今的战力,这很危险。要诱敌深入,还要先造败局。

但真能败中求胜吗?

面对已经团团压过来的棋子,唐顺之看着盘面,抬头问了一句:“届时陛下当真要御驾来宣府?”

王宪答道:“宣大若败,执意让你和武定侯来此的陛下如何能够使文武二臣从此心服?陛下若御驾宣府,于虏酋而言,是破釜沉舟之举,也是再造土木之变的良机。”

唐顺之有点发愁地看着自己两翼的防线:“陕甘宁、太原、蓟州、辽东,当真无忧吗?”

“你请武定侯只顾好大同,现在自己倒担忧其他地方了。”王宪仍旧笑着,“若陛下御驾宣府,我猜那俺答忍不住擒得陛下、扬威草原诸部之心。届时,套虏也必定是再寇大同西路,而土默特部则攻我宣府。武定侯那边要守大同而动弹不得,蓟州、辽东方向想越过燕山来此,那可比不得俺答快。”

“……下官还有一问,陛下御驾至此,将卒是更善战,还是更多顾忌?”

王宪沉默了片刻,随后说道:“陛下不是英宗,更远胜先帝,当会使宣大士气大振,又不会冒险临敌拖累宣大。”

“那下官每步就走三子吧。”

“……滑头至极!”

棋盘论兵,如此轻松。

但两人都知道,眼下大明与蒙元这一战,已经在进入倒计时了。

大明重设三大营,有了一些新火器,新法正被皇帝以坚定无比的信心往前推,如今更是将目光转移到了边镇想要提高边军实力。

而草原上,达延汗的儿子和孙子们却仍旧在争权夺利,博迪汗无法重现他的爷爷当时对草原诸部的威望和掌控力,土默特部却出了个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领主,而且只有二十岁。

此消彼长,若不能断掉大明中兴的势头,蒙元就要大难临头了。

“大汗,俺答有话对尊贵的您讲!”俺答派到察哈尔汗庭的乌尔鲁克诚恳地说道,“他愿为前锋,是因为土默特部紧挨汉人的宣府、大同两大边镇。去年,他们已经敢出城,在野外击败满受秃带领的土默特部数千精骑了。今年,他们更是敢出长城来烧荒!那种新的炮给了他们信心,如果他们在那里的兵器厂建好,汉人军队都用上了那种新炮之日,就是他们想反攻之时!”

孛儿只斤·博迪今年二十四岁,他仍旧只是听着。

乌尔鲁克继续说道:“右翼在汉人的前线,可大汗若只是坐看右翼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那不是达延汗的子嗣该做的事!请您传令诸部,以汗庭之名南征!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必定奉大汗号令,倾全力攻打宣府、大同!而大汗若能再率左翼大军从东边攻打汉人的蓟州、辽东,他们是绝对无法两翼防御的!”

“况且,他们的皇帝为了变法,不惜交出一些权力给大臣,如今正受到反噬。大军压境之下,他们一定会大乱起来。”乌尔鲁克看博迪的眼神动了一下,赶紧继续说道,“如果大汗趁乱攻破了蓟州、辽东,我大元左右两翼会师大都,他们北京、南京两地正在闹,必定迫使汉人迁都南京。那样的话,迫使汉人迁都称弟、缴纳岁币,再现昔年南北对峙,就是达延汗都没能做到的功业了!若能尽得黄河以北的富庶之地,草原诸部谁能不称颂您的恩威?”

“我听说,拥立汉人皇帝的那个杨廷和,他儿子被汉人皇帝打了屁股?”孛儿只斤·博迪终于开了口。

“千真万确。”乌尔鲁克目前还只收到杨慎挨了廷杖的消息,还不知道最新的进展,但不妨碍他分析出大明君臣正在争权的局势,“汉人皇帝比您还小三岁,年轻的他被自己已经掌控好权力的假象蒙蔽了,眼里只有他的祖先曾经创下的功业,听不进长者的意见。帮助他变法的杨廷和兄弟两人都被驱离了北京,然后他就开始急切地想要征伐我们。现在看来,杨廷和被迫离开北京,很可能就是因为不同意汉人皇帝想要往北看。”

不管这是专门用来劝说博迪的,还是他也真的这么看,但博迪点了点头。

没有人愿意轻易离开权力中心,正如没有皇帝肯分出手中的权力。面对皇帝下放权力设置的那个宰相位置,那杨廷和都没有坐上去,一定是因为两人在战略上有了分歧。

结果,皇帝任命了曾经作为杨廷和敌手的费宏。

就在这时,又有快马送来的消息报到汗帐外。

乌尔鲁克不知道是什么,博迪自己看着。

在他犹豫和思考的这段时间,他也在做着事。俺答的能耐,他很清楚。俺答极力建议的事,他就要谨慎,尽管这乌尔鲁克说的那种功绩,博迪真的很心动。

可是,左翼内部兀良哈与喀尔喀还在争乱,博迪的威信并不足以慑服他们。如果听了俺答的建议,也许只是帮助他在东面牵制住汉人的军队,让他在宣府、大同的计划进行得更轻松。

到头来,他这大汗一无所获,反而俺答的威望大涨。

现在,新的消息送来了,博迪看了几眼之后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汉人的朝廷上,发生了大事,整个北京都在议论如今的局势!

他们的宰相和他们那个新设的军务总参谋,一起在朝会上反对皇帝的决定,竟迫使皇帝退让了一步,训斥了他派到大同的将军让他不要挑衅大元,还削了他新封的那个年轻伯爵的权力。

更重要的是,他的重要臣子,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变动:打破旧规矩的吏部尚书担任国务大臣,他曾亲自提拔、资历还不够的两个大臣被推荐回到权力中枢。

这证实了乌尔鲁克说的君臣争权。

这种局势下,如果……如果说自己的中央万户在左翼的帮助下,在右翼牵制住宣府、大同兵力的战局下,能够突破北京城东北面的防线兵临他们的都城,那将是何等局面?

……不!要先让他们的矛盾更激烈一点。

“来人!”博迪开口了,“遣使到汉人的都城北京,转告汉人皇帝,我邀他会盟,永结兄弟情谊,通贡互市!”

若不用战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帮草原诸部获得利益,那也是大汗带给他们的好处。去年刚刚败过一场的土默特部,只会是汉人故作骄傲的筹码。但是,他们应该很清楚他们还打不过大元!

况且,主战的汉人皇帝能接受和谈吗?

相反,汉人的大臣,从来都更喜欢用钱来买到和平!

乌尔鲁克不明所以地看着博迪:“大汗?”

博迪只是微笑地看着他:“用汉人的话来说,先礼后兵嘛。”

如果是汉人先拒绝了他这个大元之主的好意,他才能更加名正言顺地发出号令,而非听从俺答的建议,帮助他找回去年战败的面子。

谈成了,是他在俺答战败后仍旧迫使汉人拿出东西来。

谈不成,就说明汉人皇帝一定要贯彻他的意志,完全不顾重臣的反对。这样的汉人朝廷,也更容易击溃!

左右都是赢。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