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殿下今后做事,不妨强硬一些(2 / 3)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五日不行,会不会太影响民间耕种吗?”李绚一句话,李显立刻抬头。

窦驰赶紧拱手说道:“不会,眉县今年开犁日在本月二十六日,陛下体恤,二十六日之前,大军早已经离开眉县境内;再者,所影响也只是大道两侧的往返。只要不通过大道两侧,百姓生活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

“此次准备军营和粮草,眉心的百姓徭役和粮仓损耗会很重吗?”李绚紧跟着又问。

窦驰咽了咽口水,南昌王的每一句话,都问到了重要的节点上,这一刻,不仅李显在看着他,甚至营帐当中的姚令璋,窦骁,还有其他人,也全部都仔细盯着窦驰。

略微吸一口气,窦驰赶紧说道:“朝廷公文早在年后开始,就已经让各县开始准备,上月初,更是责令本月中旬必须准备妥当营帐,饮水和木柴,粮食,昨日公文正式下达,开始每日备两千人三餐饭食,多余则低价发卖百姓。”

朝廷大军并非只行一路,每日行进速度也各有不同,都由兵部统一掌控,户部协同,尽可能代价小的将压力平均传导到各县,好快速的将大军送往西线,故而能完成。

“这不是本王刚才的问题。”李绚冷冷的补充了一句。

窦驰嘴角抽搐,但还是拱手道:“此事过后,县库存粮仅到今年秋收,若今年秋收受灾,则需要动用常平仓。”

“本王管不到常平仓,查不出常平仓实情如何,也管不到你眉县的县境治理,但勉强算曾经治理一方,故而建议你今年多开挖沟渠,兴修水利,集中民力,多以保证今年秋收为先。”

“多谢王爷教诲,下官必定奉命而行。”窦驰长松一口气,这件事总算是过了。

“嗯!”李绚点头,随后说道:“你去忙吧,明日还有一大堆事要做。”

“臣告退。”窦驰躬身退了下去。

李显坐在一侧,诧异的看向李绚:“王叔,这就完了。”

李绚没有理会李显,而是抬头看向窦骁,沉声说道:“去告诉你那位堂兄,今年秋收,若是眉县顺利度过,本王和英王殿下保他官升一级,但若是今年眉县欠收,本王和英王殿下会联名弹劾他。”

窦骁一惊,躬身恳求:“王爷!”

“去吧。”李绚摆摆手,窦骁有些不忍的看向李显,李显的脸色早就已经惊呆了,怎么转眼就要弹劾人呢。

一旁的姚令璋开口说道:“今年雍州节气尚可,只要认真操持,兴修水利,则秋收顺利不说,甚至大获丰收亦有可能,到时就不是官升一级的事情了,窦参军,去告诉令兄吧。”

窦骁脸上依旧没有多少喜色,只能拱手道:“下官遵令。”

看着窦骁离开,李绚这才看向李显,沉声说道:“殿下,可曾看明白了?”

李显微微摇头,他现在也想不明白究竟是怎回事?

一侧的姚令璋叹息一声,说道:“殿下,历来地方官员做事,都是报喜不报忧,窦县令刚才所说,殿下只听七成就好。”

“他说今年县库存粮仅到今年秋收,若今年秋收受灾,则需要动用常平仓;照这么说,也就是,今天眉县县库存粮根本等不到今年秋收,就需要动用常平仓?”李显惊了,有人竟然在自己面前这么撒谎的。

“不止如此。”李绚微微摇头,说道:“州县库吏,历来都会从州库县库当中,偷窃私卖,县库存粮可能还会更少,想要坚持到今年秋收,窦驰少不了要自己往里贴一些。”

“这个一些怕是不少。”李显已经听明白李绚刚才那番话的算计之心了。

“这些并不重要,只要他肯贴一些,就有足够的粮食,能让百姓足够开挖沟渠,兴修水利,那么今年秋收足够保证,可如果他不贴,也没有其他的手段,没有足够的粮食,那么开挖沟渠,兴修水利这些事情就不好做了,做不到,秋收难免会有问题,之后百姓卖地借高利贷,利滚利,日益艰辛……”

李绚抬起头,冷声说道:“这样的地方官,这基本的治理能力若是都没有,那这县官他也就别做了;可若是能做到保证秋收,那么还算有几分能力,保举一下倒也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