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有上谕!(2 / 2)

作品:《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太子还是得回来,正月初一除了是正旦大朝,同样还是皇长孙的生辰,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李绚抬头看向元万顷,一把冷刀无声的刺了过去。

轮到元万顷面色沉冷了,太子必然是要回长安的。

皇长孙生辰,便是皇帝都要亲自过问,更别说是其他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轰然的马蹄声在西边响起,李绚和元万顷同时肃然。

……

两百名黑衣黑甲的骑兵出现在视线当中,元万顷眉头不由得一跳,诧异的看向李绚。

李绚直直的看着前方,开口说道:“先生不要多想,那是一百右卫骑兵,一百左卫骑兵,都是战场有功的将士,兵部有封赏的。

这一次,元刺史从吐蕃返回,昌州自然要护送,所以就调派了两百名长安左近的左右卫骑兵,正好回家看看。”

李绚侧头,看向元万顷狐疑的眼神,他淡淡的说道:“此事张公已经上奏陛下,陛下允许。”

“原来如此。”元万顷微微点头,但神色依旧警惕。

南昌王的实力很强,朝野皆知。

尤其当他和骑兵汇合的时候,两百骑兵,就能够直接正面与萧天子那等人物直接相抗。

一千骑兵,他可以不伤一人的杀死萧天子。

如今有两百名李绚手里最得力的左右卫骑兵返回长安,他的实力立刻大增。

搞不好他们甚至会成为在关键时刻影响局面的一股力量。

“王爷,他们的一些兵刃是不许带入长安城的,每个人都必须到长安左右卫驻地进行登记,等到元月之后,王爷出发返回昌州,这些人也必须一并跟上。”元万顷还是褪去了表面的温和,神色冷冽起来。

“长槊,盔甲,长弓,一律不许带入长安。”稍微停顿,李绚紧跟着说道:“腊月三十日之前,所有人必须居住在左右卫长安军营当中,不得进城。可写信至家中,家人可在城外与之团聚。腊月二十九日夜放假,至正月初四,巳时正,所有人必须集合。”

李绚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的风险,随后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但有违律,可先斩后报。”

“可!”元万顷终于长松了口气。

就在此时,一辆黄篷马车出现在李绚的视线当中,两匹骏马快速稳定的奔向洛阳城。

马车侧畔,竖插着一根三尺长的黄色竹节,五节关节之上,系着五根特制的黄色牛尾旄。

持节,奉旨出行他国。

李绚和元万顷的脸色同时肃穆了起来。

元明奉旨出行吐蕃。

这一趟并不容易,从仪风二年初到现在仪凤三年年底,几乎整整两年时间,这其中绝大多数时间,他都被吐蕃人囚禁着

看看在长安的吐蕃国使扎巴拉,你就知道元明的处境究竟有多么艰难。

但他坚持下来了。

从前汉至今,但凡出使他国的大臣,几乎很少有叛逃他国的。

苏牧,班超已经在前面做了例子,即便是在本朝,也有一个王玄策。

借助吐蕃之力灭了天竺的一两个邦国。

如此,谁会在他国屈服。

即便是有一个赵德言,但他也不过是在大唐有志难伸,性格偏激被皇帝利用,然后投靠了突厥。

但即便是他,投靠突厥的时候,也是太宗皇帝允许的,最终也导致整个DTZ被灭。

这些使节,每一个都身负重大使命,历经无数风险,没人敢疏忽轻视。

……

马车在亭前停下,元万顷和李绚已经走出了长亭。

车帘掀开,脸色疲惫,身形瘦削的元明从马车当中站起,然后走出了车厢,站在地上。

“见过元使君,使君此行辛苦。”李绚和元万顷同时对着元明沉沉的拱手行礼。

“不敢。”元明温和的还礼,然后起身笑着说道:“一切都是职责所在,元某不过尽力而为。”

“好一个尽力而为。”李绚声音有些突兀,元明和元万顷同时诧异的看向他。

李绚肃然站直,看着元明说道:“有上谕!”

元明一愣,随即立刻跪拜在地,沉声说道:“臣河州刺史,检校鸿胪寺卿元明领旨。”

元万顷有些难以置信的看了李绚一眼,随后向后退,同样跪了下来。

跪倒的时候,元万顷心中一股荒唐升起。

自己和他在这里说了半天太子的事,但他一句圣旨的话也没提。

不,也不算没提,他问过自己也是来接元明的吗。

元万顷回答,是,家族牵连,前来迎接。

但元万顷没有想到,李绚之前问的并不是他自己是不是来接元明的,而是问,他是不是奉天后的旨意来接元明的。

元万顷身为天后亲信,这么问才是对的。

但元万顷当时心中别有想法,所以就没有能够听出李绚话语当中的别意。

一时间,他心中有些恼恨。

这下好了,不仅他现在需要跪下接旨,甚至之后,他还要跟着一起回宫,自己的正事反倒耽误了.

他今天当然不是来接元明的。

……

“皇帝口谕,河州刺史元明,刚而中礼,介而容众,静而无闷,动而有光;出使吐蕃,为朕扬威,千难万险,今始归来,命南昌王绚西郊迎接,赐酒一壶,昭朕心德,着令即刻进宫,不必洗漱,不必沐浴,朕心久待,如盼日月,钦此。”

元明沉沉俯首:“臣领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