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话音落下,外面走进来一名少女,赵柽扬眉细看。

只见这少女个头不高不矮,身材不纤不腴,眉似远山含黛,目若秋水横波,肤如美玉,颜盛桃李,眉宇间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周身上几许淡淡娴静息。

少女万福道:“民女祝秀娘,见过秦王殿下。”

赵柽道:“抬起头来。”

祝秀娘微微抬头,目光不卑不亢,四目交接,赵柽眯了眯眼,祝秀娘重新低下了头。

赵柽笑道:“坐下说话吧。”

祝秀娘道:“尊卑有别,礼义有道,民女不能坐。”

赵柽吸了口气,道:“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先,莫以身份论尊卑。”

祝秀娘又是一礼:“既是王爷以学为道,民女敢不从命。”

赵柽脸上微笑,心中却想,这什么毛病?读书读傻了吗?让你坐下,还得与你讲道理?

这时外面送茶,各自摆放桌上,赵柽道:“我闻秀娘才华横溢,学贯江东,特召来一见,想听些真知灼识,不知秀娘可足本王心愿?”

祝秀娘道:“王爷想要论学?”

赵柽点头:“不知秀娘学的哪一家?”

祝秀娘道:“民女自小学习横渠先生的学问。”

北宋理学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周敦颐为理学的开山宗师,其余四个是理学祖师。

单就赵柽个人的看法,理学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儒学了,里面有许多地方与真正的儒学背道而驰。

夫子之学,至董仲舒一变,至宋明理学再一变,两次阉割,早失了真义。

尤其是理学一道,宋之理学掺和了道家思想,明之理学则又掺和了佛家思想,核心之义都与夫子的学说相去甚远了。

而夫子是个什么人呢?身高一米九,力能举城门,弓马剑矛精通的壮汉!

这些所谓的理学宗师哪个又能?

若说这是天赋异禀,那面对色诱,坐怀不乱,又如何说?

北宋五子哪个可能?就更别说后来那个诱惑尼姑做妾,扒灰儿媳怀孕的朱松家小儿子了。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后世有时候称呼一些儒生师者为假道学,而事实上道学与夫子的儒学相差甚远。

张载……赵柽这时沉默了几息,没想到祝秀娘居然学的是张横渠,而不是二程。

他道:“为何不学明道伊川?”

程颢人称明道先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

祝秀娘见赵柽提起这些大儒并不客气,连先生二字都不说,便有一些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