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随云已经让蕃官下去西海湖之南,前往联络吐蕃的生蕃部落,前两日便带回不少人口,有的部落早就吃不上饭,蕃官按照柳随云教的言语劝说,这些生蕃部落倒是乐意迁徙,未来的时间内会有源源不断蕃兵加入陇右。

而且在西宁州、湟州、廓州、积石军等地,也是大肆招军,高过大宋五成的军饷,让不少羌、鹘,还有散落在外的党项、鞑靼都来当兵。

至于汉人更多,甚至黄河以东不少想要从军吃饭的汉人,也纷纷跑到河西,跑去西宁州加入军伍。

除了立刻就能拿到手的军饷、安家费之外,陇右都护府更是许下了土地。

大笔的土地,只要立下战功,就有土地奖赏,无论是军官还是小兵。

但这个所谓的立功并非在熙河陇右,乃是在西夏,想要获得土地,就要前往西夏参战。

西夏这时富饶,原本就占据了大片河套地区,黄河自兰州上行的土地全都是西夏的,且自李乾顺继位以来,大力发展农业和牧场,西夏的富庶区域甚至已不下于中原一些地方。

前来参军的汉番对和西夏打仗根本就不在乎,西北人口向来强悍,又是杂居,原本打仗就是打西夏,在边境打和去西夏国内打,于他们心中都是一样的。

他们也对如今的西宁州与大宋是否有区别没什么概念,西宁州不举反旗,大元帅姓赵,是宋国皇帝的儿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样的,尤其是各族番人,心中自当是如皇子分封,自领一部罢了,吐蕃党项、回鹘鞑靼都有这种传统。

所以赵柽这次打过去就没想着再撤退回来,毕竟后方兵源并非紧缺,而且可以边打边收兵,只要打了胜仗,降军也好,党项寻常百姓也好,都是军兵来源。

这种时刻不要提什么忠心不忠心,是否真心投靠,党项一族本就多变,只崇拜强者和力量,战争机器开动之下,哪有那么多选择,一但西夏树倒猢狲散,大势所趋,那假意也变成了真心。

赵柽这次亲自带兵,留下柳随云守护西宁,此行打下盖朱城毫无疑问,而且一但向前再破了卓啰和南军司所在的卓啰城,那就以卓啰城为基地,西北谋西凉,东北谋兴庆。

此刻已经是傍晚时候,大军过了把拶宗城,来至湟州东南的通川堡。

通川堡乃是童贯推堡制度的起始之处,也是所有军堡里最大的一座,驻扎了二百多人的样子。

赵柽堡外扎军,这些军堡的兵卒在湟州被拿下之后,也都投降了,他们的想法和廓州知州一样,反正都是你们老赵家自己的事,我们才不自相残杀呢,而且听到军饷直接提了五成,更是都欢呼雀跃。

可不要小看这五成军饷,这每月多出的五成,在西北之地可以多养活两三口人,或许在中原不算什么,但在西北绝不是个小数目。

在通川堡住了一晚,第二天赵柽点齐了兵马,缓缓向着西夏边境处移动而去。

队伍走的并不快,这条道路山野较多,乱草砂石,无论人马都不好疾行,而赵柽也有意压着速度,每路过一处堡垒寨子,都入内检查一番,直至天晚,前方还剩下两三座军堡的路程,便会到达西夏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