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沉重而璀璨的理想(3 / 4)

作品:《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吴昭作为蔡邕家中仆妇,长期听其谈话,知道士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倒是合情合理。

捡到宝了!

吴昭又道:“兖州之事,极为复杂,非边让之死,便能让张邈倒戈。”

“所以我想,也许能帮上公子的忙。”

袁熙听到这里,猛然醒觉,自己还是太过自信了!

他确实知道历史大概,也知道张邈会反叛曹操,但他却忽略了,其中到底还有隐藏着多少关节?

这件事是张邈等人促成的,不明真相的他要是言语露出马脚,会不会被认为是奸细,直接被张邈杀了?

他郑重一拜,“其中关节,还请夫人指教。”

吴昭连忙低头还礼,“妾惭愧,只是一点妄言,公子姑妄听之。”

她缓缓张口,说起兖州士族的情况来。

她对此地,当然很是熟悉。

从熹平六年(177年)到中平六年(189年)十二年间,蔡邕因避祸,带着家人依附泰山羊氏,在吴地和兖州一带生活了十二年。

可以说,吴昭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吴昭说着说着,袁熙越发惊讶。

兖州士族,里面有这么多道道?

吴昭这简单一番话,道出了兖州士族内部的很多问题,也不是铁板一块,派系也不少。

听着吴昭的话,袁熙的想法渐渐明晰起来。

曹操杀边让只是一个引子,根本在于,曹操同时触动了士族的根本利益。

屯田制。

袁熙和曹操,不约而同选择了对士族釜底抽薪,只不过曹操用的是屯田制等手段来限制士族土地。

虽然这类似于奴隶制的办法,在这乱世中筹措军粮非常有效,但也是瞅准了黄巾之乱屠杀士族后,在当地留下的劳力空缺的难处。

袁熙则是选择了士族稀少,且不愿意居住的幽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