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形势混沌(3 / 3)

作品:《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他只得说道:“我怀疑曹操图谋邺城。”

他这话是有根据的。

后世的官渡之战,有两个引子,颠覆绝大部分人认知的是,这两件事都是曹操主动引发的。

一是曹操率先占据河内郡,包抄了冀州后路。

二是偷袭邺城。

《献帝春秋》:操引军造河,托言助绍,实图袭邺,以为瓒援。会瓒破灭,绍亦觉之,以军退,屯于敖仓。

《三国志张范传》:是时,太祖将征冀州,(袁)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

曹操在袁绍攻打公孙瓒时,想先偷袭邺城,被袁绍发现,于是袁绍灭了公孙瓒火速退回,逼退曹操,然后袁绍还派人去质问曹操此事。

这便是次年官渡之战的爆发的直接起因。

这里也能凸显出,曹操此人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处于劣势也敢出动出击,而不是坐等对方来攻。

所谓战争,不是准备好了才发动的,而是会在最合适的时机发动。

相比之下,兵力处于优势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处处保守,被动防守,以至于被曹操找到破绽,一举建功。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只有敌人疲于应付,才腾不出手来对付自己。

曹操不愧是高手,袁熙一离开冀州,便被他抓住了空子,现在他交好吕布袁术,倚仗袁绍不愿和他翻脸,开始图谋徐州了。

徐州确实是个烫手山芋,谁拿在手里也不容易,但是如果放在曹操手里,将是最坏的情况。

这样河内兖州徐州就连成了一条线,黄河南面都被曹操占据,进可攻退可守。

但袁绍就不一样了,他的大本营邺城离黄河防线太近了,时刻会被威胁到。

袁绍要是败了,袁熙在幽州只能徒呼奈何,还是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所以他才急切地来找郭嘉,思谋破局之计。

郭嘉哼了一声:“今天的问题已经问完了!”

袁熙腆着脸道:“那就算明天的,以前的问题一笔勾销。”

郭嘉还是拉不下脸拒绝袁熙,思考良久才道:“如今公孙瓒死守易京,在攻灭他之前,往东图谋范阳渔阳,是不可能了。”

“若将来易京攻下,公子占据渔阳控制海路,和从冀州渤海郡到青州,还能对徐州有所帮助,但现在显然不可能,只能依靠刘备自己撑着。”

“眼下需要防范的,是盘踞在并州黑山军。”

袁熙一听,疑惑道:“黑山军都躲在太行山里,别说交战了,找都不好找,怎么对付他们?”

他说这话是有依据的,他在北新城三年时,袁绍亲率大军,倒有半数时间是在和黑山军交战,但最后也只能将其打退,无法消灭。

郭嘉出声道:“彻底消灭黑山贼,还是要落在吕布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