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测字天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七十章 文华扪腹(2 / 2)

作品:《大明测字天师

因为海瑞不仅是巡按御史,还兼任苗疆学政,因此他很忙。巡按御史的本职工作,包括向苗人讲解朝廷政策,拜访各地土司。

在苗人和汉人发生争斗时还要和土司一起审案评理。万一发生了争斗纠纷,甚至苗疆和大明军队之间发生摩擦,海瑞也得从中协调,帮总兵将大事化小,避免激化矛盾。

而学政的工作就更繁杂,肩负着将大明文化传播进苗疆的重要使命。因为柯子凡朝堂辩论输了,所以大土司不得不允许海瑞在苗疆各地兴建学堂,教授汉人的四书五经。

但各地小土司是否全力配合,学堂开不开的起来,开起来有没有学生来读书,这都是海瑞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他手下的几个学官,动不动就被海瑞派下去,到苗人家里拉学生。苗人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更愿意让孩子上山砍柴放猪。

学官们吃了闭门羹回来,会被海瑞臭骂,上门去拉学生,会被学生家长臭骂,搞得他们个个痛不欲生,没事就凑钱一起喝酒骂海瑞解闷。

大家都是读书人,骂人也要有格调,于是大家喝多了就即兴作诗骂,谁骂得最有文采,大家就免了他的份子钱。

海瑞当然听说了,但他毫不在意,表示骂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只要你们能把学生给我拉进学堂来,随便你们骂!

而且你们既然喜欢写诗,本官给你们出笔墨纸砚,把各类劝学诗抄写一百遍,到各家各户门前去张贴,以理服人。

这些学官们哭丧着脸,搜肠刮肚地想各朝各代的劝学诗,每人抄写一百张,写得手都肿了。

什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什么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结果出乎意料,他们去各家门口贴诗的时候,家长们没有再表达出反对的情绪,个个笑呵呵地看着他们贴。

甚至还有家长表示,昨天风大,刮走了,能不能给再贴一张!学官们很受鼓舞,回去告诉海瑞,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结果过了几天大家才发现,受欢迎的不是诗,而是纸。苗疆群众很少有机会得到这么又结实又干净的纸,用途很多。

可以剪鞋样,可以糊窗户,可以糊墙,还可以塞进衣服里御寒。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没人用来擦屁股,因为舍不得。

海瑞虽然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但至此也有些一筹莫展了。下面有实在受不了的学官,偷偷写奏折告状。

刚好礼部负责接投诉信的官员是个严党,一看是投诉海瑞的,立刻想到海瑞是萧风推荐的,这是好机会!

于是赶紧拿着投诉信和严嵩商量了一下,第二天严嵩就把奏折在小朝会上递给了嘉靖。

“万岁,海瑞任苗疆学政,做事激进,手段拙劣。不但差使办得不好,学堂开展不利,还与当地民众发生矛盾。而且此人飞扬跋扈,压榨学官,学官们无不切齿痛恨,背后作诗骂其为‘海阎王’,可知其为人酷烈。万岁,海瑞乃是萧大人所推举的,也不知是萧大人对海瑞了解不深,贸然举荐,还是有意为之呢?”嘉靖心里叹了口气,这是官场规矩,谁举荐,谁负责。

你举荐官员,被朝廷批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朝廷给你面子,对你有巨大的信任!

而如果你举荐的家伙办事不力,甚至干了坏事儿,那举荐之人也一样要受牵连。

因为你辜负了朝廷的信任,你丢了朝廷给你的面子!而且你识人不明,说明你要么能力不行,要么别有用心!

这就是为何朋党之风永远难灭的原因。因为举荐人和被举荐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命运共同体。

被举荐人出事儿,举荐人丢脸受过;举荐人出事儿,被举荐人也会被牵连,谁让你们是一伙儿的呢?

历史上胡宗宪那么大的功劳,就因为当初他的举荐人是赵文华和严嵩,最后也没能善终,死在了牢里。

所以举荐人和被举荐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往往就只能互相包庇,互相保护。

这类情况一多,就自然成了关系网,然后进化为朋党了。

“师弟呀,这个海瑞似乎是有些无能,有些过分啊。朕记得你和他也不是很熟吧,好像就在福建见过一面儿?道听途说,难免偏颇啊。”面对嘉靖的疯狂暗示,萧风微微一笑,顺着嘉靖的话说了下去。

“师兄所言不差,确实不是很熟。吃了一顿饭,还差点打起来。但我举荐他,也正是因为他的臭脾气。”嘉靖眨眨眼睛,觉得师弟听懂了自己的暗示,但没完全听懂。

可众目睽睽的,他也不能过多提示了。

“师兄,苗疆地处偏远,王化未开,只知土司,不认朝廷。所以要建学堂,开民智,让百姓学会忠君爱国之道。”嘉靖点点头,这话肯定没毛病,关键是你举荐的这个人行不行啊。

“对待苗疆,和对待藏区差不多,软不得,硬不得。凡蛮荒之地,民风彪悍,软了寸步难行,硬了刀兵相见。只有软硬适中,双方才能感觉舒服,才能愉快地交流。而且一开始不能蛮干,动作不宜过大,要试探着来。等到对方适应了,才能慢慢加大动作,加快推进的速度,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万事开头难,只要对方让我们进入了,开始了,后面就不会再激烈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