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先下手为强!(2 / 2)

作品:《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他们中有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等,这些在苏连时期享有很高社会地位与丰厚收入的人群,有的不得不通过售卖物品勉强度日。

当知识得不到尊重、应有的尊严得不到保障后,欧美等国开始向他们伸出橄榄枝,很多人选择去国离乡。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苏连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次移民潮。

根据相关数据记录,从1987年至1991年间,有近80万苏连人移民M国,而其中著名科学家多达700人,其他高级人才占比近20%。

有人计算过,20世纪90年代,欧美单就培养一名工程师所需费用为300万美元,而科学家则需要1200万美元。

这组数据或许不太准确,但却也可以说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难度和所需费用之高。

从1991年至1995年,有近80万原苏连人移民M国。

这第二波移民潮,对于鹅罗斯等国来说,流失的同样不仅是各领域人才还有其背后培养人才所投入的巨额资金。

苏连解体后,独联体各国经济衰退严重,这也让以M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机可乘”,他们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吸纳到原苏连的人才。

在当时吸纳独联体的一名工程师,只需要每月几千美元的薪水。

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恶果”,在短期内或许无法明显显现,但“成果”却很容易显现。

此时,已经是1985年。

戈尔上台后。

杨铭已经注意到,苏连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出现衰落了。

在欧美还没有开始盯上苏连这一批人才的时候,正是帝国集团最好下手的机会。

此时,对于杨铭来说,他太需要这些人才了。

现在香江五百多万人,真正就科技人才来说并不多,而且,香江那些人才,许多几乎都是和金融方面的。

如果不是杨铭这些年一直引入半导体方面的人才,香江在这方面几乎可以是人才荒漠。

相反,杨铭的三所高校。

包括东方大学,东方理工大学,香江科技大学,除此之外,还有杨铭在香江的香江科技城,那里本来按照杨铭的计划,就是可以容纳几百万人的,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也正是最需要人才的。

在欧美还没有盯上那些苏连,甚至东欧人才的时候,杨铭知道,先下手为强是最有利的。

如果到苏连解体,到时香江,或者帝国集团再想吸纳那一批苏连人才,那么也就难了。

还有一个不同之处。

在于这些都是苏连人才,除了一些犹太人才,他们非常向往欧美外。

实际上,这些人可能更喜欢像苏连这种地方的国家。

历史上,也正是那样,国内也同样分类一杯羹,吸收很小一部分的人才,主要是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太多的实力和资金去吃掉这些苏连人才。

对于杨铭不一样。

他现在有的就是钱,他缺少只是人才而已。

如果这些人才都涌入到香江,带去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者在杨铭的指引下,研究某方面的科技。

甚至进入到国内,足以改变香江,甚至国内未来的科技。

第一章!

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