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隆唐 / 章节正文阅读

隆唐 第九十一章:风起(四)(2 / 3)

作品:《隆唐

    “武平今日之局,过错皆在一人,就是你李观象,若不是你攒动我主与唐国和谈,怎会有今日,张石已经开始围困朗州,你的唐国援军在哪?”张崇福也举声开始对着李观象叱责。

    “若不与唐国和谈又待怎样?张文表随时内乱,唐军当时随时可下益阳直攻长沙,武平败亡,非我一人之过!”李观象越说越气馁,本想着能靠着这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的武夫抵挡几日,却只看到这帮人只会推诿责任,毫无守城之心,更无守城之举。

    李观象解释许久,见周保权毫无动作,便心灰意冷的出了内廷,临走了只留下一句“武平已入残曲,尔等各自逃命,国主形同虚设,只待他国来取。”

    李观象一路向城上走去,看着慌乱不站的朗州军,只觉可笑,持剑登上守城城楼后,只拔剑对着城下围攻的衡阳军怒吼。

    “不肖臣子张文表,今日来此,背主杀人!枉造杀孽,尔等必遭天谴!”

    一声拔剑怒呼,登时吸引了张文表的儿子张石的注意,饶有兴致的看着李观象的忠臣面貌,又干净利落的拿起了百石长弓。

    “李先生,一路好走。”张石一声怒喝,身子魁拔,双手开弓,右手紧紧捏住箭羽,对准了城楼上喊骂的李观象。

    “我儿住手!留下他日后有用。”正当张石蓄势待发,想一箭射入李观象头骨之时,张文表应声赶来,突然喝止张石。

    ......

    且说,武平的战局已经接近了尾声,朗州城破,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花开多枝,迷局多地。

    李煜的布局仍然未尽,且即便是唐将林仁肇这个时候已经领兵开赴西地,进驻巴东关,蜀国军队在夔州附近的兵马也已经尽数撤出。

    须知,孟昶在收到宋帝赵匡胤的密令之后,为了不得罪宋国,亲自下令让道夔州,将夔州靖南北二河的水路商船一并赶走。

    正值于此,宋军一路除了克服天气困难,并未遭到蜀国军队的抵抗,反而一路南下畅通无阻。

    那么赵匡胤的布局仍未结束,本身让慕容延钊与李处耘共同合作攻下荆州,但又惧怕战线时间拉长,遂决意让南靖一军绕路入武平打唐国一个措手不及。

    正因为宋国这段时间过分的安逸,赵匡胤认为唐国其他军将可能已经掉以轻心,才有此举。

    李处耘只是布局的一部分,同时,李处耘也并非赵匡胤派出的主力部队,从任何角度来说,武平北部原本的南平已经为唐国所得,这个时候长期将宋军留在武平,且并未与武平南境得南汉打点关系,必然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