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六章 科举考试(2 / 3)

作品:《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不确定皇帝是真的高兴,还是假的高兴。大臣们吓得一齐跪了下来,向皇帝请罪道:“臣有罪,求皇上恕罪。”

“朕又没怪你们,你们请什么罪。”皇帝对跪在地上的大臣们抬了抬手,“都起来吧。”

“谢皇上。”大臣们战战兢兢地站起身。

“长胖了是件好事,但是朕不希望爱卿们一个个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来上朝。”皇帝只是想象了下画面,就觉得辣眼睛。

大臣们听到这话,心里一紧,忙说道:“臣不敢。”过年长胖不少的大臣们,此时已经吓得满脸都是冷汗。从今天起,他们要少吃饭,一定要赶快瘦下来。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早朝,朕有两件事情要宣布。”

听到皇帝这么说,太子和代王他们的心立刻提了起来。

父皇该不会真的要让老四察举吧?

楚王虽然面上一片平静,但是心里却也不觉地紧张起来。

皇帝站起身,走到前面来。

“第一件事情,朕宣布取消征辟和察举。”

什么?

满朝的大臣以为他们听错了,一个个面上都是不敢置信的表情。

皇上刚才说了什么?

皇帝自然发现了大臣们的表情,再次对他们说道:“你们没听错,朕宣布取消征辟和察举。”

取消征辟和察举?!

皇上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大臣们一脸惊骇。

镇国公立马把眼神看向何相和薛太常他们,见他们神色如常,没有丝毫的吃惊,就知道他们早已知晓此事。

难道这段时日,皇上跟何相他们在商议取消征辟和察举?

大臣们小声地说着什么。新年第一天,皇上就宣布取消征辟和察举,是他们起猛了吗?

御史中丞出列,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被皇帝抬手阻止。

“第二件事情,朕宣布从今年起举办科举考试,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官员。”皇帝的声音非常响亮,“日后不管是朝廷的官员,还是地方各衙门的官员都必须从科举考试中选拔。”

科举考试?

这是什么东西?

大臣们第一次听说,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何相、薛太常,你们详细地跟大家说说科举考试是怎么回事。”

“是,皇上。”

何相跟薛太常出列,面对着百官。

“科举考试是……”何相先告诉百官,什么是科举考试,然后说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

目前,大周还没有规定四书五经是哪些书。之前,赵曜向皇帝提出科举考试的时候,顺便说了下什么是四书五经。他当时觉得四书五经有些少,又说了其他九经,也就是四书十三经。

何相详细地告诉百官,四书十三经是哪些书,然后科举考试就考它们。

接下来是薛太常,事无巨细地向百官们讲解怎么举办科举考试。

大臣们越听越心惊,他们的表情越来越骇然。

朝廷八层的官员都出身世家,只有两层的官员出身寒门。当他们听说日后靠科举考试选拔官员,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惊恐。他们心里清楚,一旦实行科举考试,那他们就完了。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何相跟薛太常他们终于讲完有关科举考试的事宜,满朝哗然。

临下朝前,皇帝严肃着一张脸宣布,科举考试势在必行,不接受任何人反对。如果有人反对,就以谋逆罪处置。

谋逆处置?!

大臣们吓得倒抽一口冷气。

皇帝知道世家们肯定会联合起来反对科举考试,他警告所有大臣,他不介意像十几年前那样清洗朝堂。还有,不管是谁反对,他一定会严惩不贷。而他严惩的后果,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下朝前,皇帝叫了一些大臣前去东暖阁。接下来,他们要讨论今年童试三场考试的考题。

在下朝前,科举考试一事已经在京城里公布了。

京城的文人学子们得知这件事情后,自然是非常激动高兴。绝大数的学子们支持科举考试,但是少数文人们肯定反对,因为他们出身世家。

世家们接受不了科举考试,他们觉得科举考试是皇帝的阴谋,为的就是剥削削弱他们。

这才半天的功夫,科举考试在京城造成的轰动犹如山呼海啸般。所有人都在讨论科举考试,只有赵曜忙着收拾东西。

明日一早,他便要坐船前往金陵,看望孟老先生。他的一门心思都在这上面,对科举考试一事完全不在意。

此刻,他正在昆德殿里和梁嫔她们一起用午膳。

用膳的时候,虞美人和潘才人她们不停地叮嘱赵曜,让他注意安全,让他照顾好自己,让他要好好吃饭……

赵曜没有嫌她们烦,听得非常认真,并且向她们保证,他会每隔几天写信回来,让她们放心。

等用完午膳,虞美人和潘才人又把同喜叫到面前,反反复复询问他带了些什么东西。确认他没有遗忘什么东西,她们这才放心。

她们知道梁嫔有话跟赵曜说,没有久待,很快便离开了。

该说的话,梁嫔也全都说了。她心里舍不得,也不放心儿子去江南,但是她不能阻止儿子去。

“去江南老实点,不要搞事情。”梁嫔倒不担心儿子的安危,她相信皇帝派的暗卫能保护好儿子。但是,她深知儿子的性子,知道他去了江南不可能不惹事。就算他不主动惹事,他也会拔刀相助地做出些事情。

“母妃,你这话说的好像我经常搞事情一样。”赵曜有些不服气地说道,“还有,我什么时候搞事情呢。”他一直都很乖,从不主动搞事情惹麻烦。

“我怕你做大侠,然后四处打抱不平。”梁嫔叮咛道,“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身份……”

赵曜耐心地听着梁嫔的嘱咐。虽然母妃表面上一副淡定的模样,但是从她的语气里能听出来她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