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提前让郑王回来(2 / 2)

作品:《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这才第一天,等着吧。”

孙奎回到御书房,候在一旁等皇帝的差遣。

刚开始坐在蒲团上的大臣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坐在蒲团上的大臣越来越多。等到午时的时候,就连武平侯和池阳侯他们几个也跪的受不住了,最后也坐在了蒲团上。

孙奎提醒皇帝道:“皇上,午时了,您该用午膳了。”

“午时了?”皇帝搁下手中的朱砂笔,抬手捏了捏眉心,“外面的人怎么样呢,走了吗?”

“没走,都还在呢,不过全都改坐在了蒲团上,没有再跪着。”孙奎把大臣们从跪到坐的过程,详细地跟皇帝说了说。

皇帝听完,好笑道:“这才半天都坚持不住了啊,比朕想象的还要没用啊。”

“皇上,各位大人可没有离开的想法啊。”

“走,出去看看。”

皇帝一边伸着懒腰,一边走出御书房。

“皇上,臣恳请您收回成命。”

“各位爱卿饿不饿啊,要不要朕叫人给你们送饭?”

“皇上,臣等不饿,臣等恳请……”

皇帝抬手打断武平侯的话,“你们不饿,朕饿了,朕去用午膳了。”

“皇上……皇上……皇上……”

皇帝走了两步停了下来,回头看向武平侯他们:“爱卿,你们要是饿了,可以回家用午膳。”

“皇上……”

皇帝直接小跑离开了。

等他用完午膳,他没有急着回御书房,而是去御花园散步消食。等散完步,他直接回暖阁午休。至于跪在御书房门口的大臣们,他直接忘记了。

此时,楚王府里,楚王和杨龄正坐在院子里下棋。

卫勉走了过来,礼毕禀告道:“殿下,武平侯他们还在宫里。”

楚王闻言,并不觉得意外。

卫勉继续汇报道:“武平侯他们从跪变成静坐在御书房门口反抗。”

杨龄听了,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从跪变成了静坐?”

卫勉把宫里传出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跟杨龄说了。

杨龄听完,笑着说:“皇上真是好手段。”

楚王道:“之前也是如此。”

杨龄问:“殿下,你觉得武平侯他们能坚持几天?”

楚王:“最起码三天。”

杨龄又问:“三天后呢?”

“估计会装病不上朝。”

“殿下,你觉得他们会装几天?”

楚王说:“还是三天,他们不敢长时间不上朝,因为他们心里清楚,父皇会真的让他们告老回家。”

“皇上一向都不会惯着他们。”杨龄想起安阳公,又想起郑王,“皇上有让郑王回来吗?”

“安阳公暂时没有向父皇提出让郑王回来。”楚王落下一子,继续说道,“毕竟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武平侯他们还在闹。”

杨龄想想觉得也是:“看来,等武平侯他们消停了,安阳公才会向皇上提出让郑王回京。”

楚王看向杨龄,若有所思地说道:“先生,我打算向父皇提议让郑王回京。”

杨龄听楚王这句话,手中的动作不由地顿住。他略微诧异地看向楚王:“殿下,你这是……”

楚王摩挲着手中的棋子,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不是向安阳公卖好,而是趁机让郑王回来。”

“殿下,你这是想提前解决郑王吗?”郑王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楚王殿下这么憎恶他。

“没错,他是个祸患,早点除掉比较好。”

“这样也好。”

安阳公府里,安阳公也在和儿子说让郑王回京一事。

“爹,殿下有些不太情愿回京。”

“他不回也得回,难道他想一辈子窝在那个鬼地方做一个闲散王爷?”安阳公知道郑王不想回京的原因,“这些年,他在交州醉生梦死。如果他再不回京,就会彻底变成废物。”

“爹,您也知道殿下是什么性子,您真的觉得让他回京好吗?”安阳公的儿子皱着眉头,表情有些凝重,“如果殿下做的那些事情被人知道,殿下他……不仅会出事,还会连累到我们。您也知道,这几年在交州,殿下越发任性妄为,只怕回到京城,殿下也不会控制自己。”

“回到京城,他就会收敛。”安阳公冷着脸说道,“等武平侯他们闹完后,我就跟皇上提。”

安阳公的儿子也知道他们王家早就把宝押到郑王身上。郑王如果一直留在交州,那他们王家也不会有什么好前程。但是,郑王要是回京,他们王家还有机会搏一搏。只要成功,他们王家就能权势滔天。

“希望殿下回京后能变得老实些。”

“你亲自去一趟交州,把殿下做的那些事情处理好。”安阳公也担心郑王在交州做的那些事情会被其他人发现,到时候郑王就完了。“一定要处理的干净,绝不能留下任何后患。”

安阳公的儿子点点头说:“好,那我明日就出发去交州。”

“等明日我进宫见了娘娘再说。”安阳公道,“这件事情得先和娘娘商议。”

“爹,最好让娘娘写一封信给殿下,到时候我带去给殿下。”想到郑王的性子,安阳公的儿子颇为头疼地说道,“殿下最怕娘娘,也最听娘娘的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