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引水成功(2 / 2)

作品:《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我要是写一本话本,是不是要写很多回?”

吏部尚书点头。

“一般来说,我应该写完整部话本,然后拿去书店卖,是不是?”

吏部尚书说:“是。”

“连载的意思,就是一回或者两回地在新闻报纸上公布内容,这样就可以吊看报人的胃口。他们为了看话本的下一回,是不是会继续买我们的报纸?”

听到这里,吏部尚书的表情变得非常激动:“会!”

“现在知道新闻报纸怎么办了吧。”

吏部尚书受教地说道:“臣知道了。”

赵曜刚说完,突然想起来沼泽府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文盲,不认字,他们怎么可能看得懂报纸。

“新闻报纸暂时就先登新闻内容和我刚才说的打广告,至于其他内容得晚点。”

“殿下,这是为何?”方才殿下说了那么多内容,怎么蓦然之间又改变主意呢。

“我忘了沼泽府的百姓大多数不认字。”

吏部尚书听后,表情一瞬间僵住,随后面露苦笑道:“殿下说的是。”

赵曜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吧,新闻报纸先定五天发一次,暂时不对外售卖。”

礼部尚书惊愕地问道:“不售卖吗?”

赵曜问:“你觉得现在会有人买报纸吗?”

吏部尚书顿了下,旋即说道:“不会。”

“新闻报纸暂时不对外发售,但是可以发给每个官员。”赵曜又说道,“报纸刊登好后,就贴一份贴在衙门的墙上,然后派会认字的侍卫守在一旁。如果有百姓来询问贴的是什么,就让侍卫把报纸的内容读给百姓听。”

吏部尚书:“是,殿下。”

赵曜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唉,看来扫盲行动得赶快安排上了。”

“扫盲行动?”吏部尚书一脸迷茫,“殿下,这是何意?”

“不认字都是文盲,扫盲行动就是扫除文盲。”赵曜神色严肃道,“等贸易大会结束后,学堂得建起来了,得让孩子们读书识字了。”

吏部尚书道:“殿下,到时有需要臣帮忙的地方,您尽管吩咐。”

“既然是新闻报纸,报纸上登载的新闻,一定要是真的,尤其是关于沼泽府的大事和朝廷的政策。”赵曜的神情变得非常肃穆,“新闻必须是真实的,明白吗?”

吏部尚书心头一凛,表情认真道:“臣明白。”

“报纸就叫沼泽报纸吧,你们拟好报纸的内容后,拿来给我看看,我看了后没问题,你们可以拿去刊印。”

赵曜又叮嘱了一些事情,吏部尚书牢记在心里。

跟吏部尚书说完新闻报纸的事情,赵曜没有急着回汉王府,而是去看了看排水管和凿井的情况。

虽然之前成功地把沼泽湖湖水引到城里,但是并不代表已经彻底好办好此事,这只是刚开始,接下来还得继续引水。

见排水管和凿井进行的不错,赵曜便放心了。还有,关于下水道排水一事,工匠们已经重新修整好,这段时日正在整改,所以这段时间的沼泽府的街道被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好在百姓们知道汉王殿下这么做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没有抱怨。

赵曜刚回到汉王府,就被高叔逮住。

见赵曜好不容易回来,高叔忙问他,手枪做的怎么样呢,能不能在贸易大会结束前做好。他问完,见赵曜脸色不自然,就知道被贺莲芳说中了。

“殿下,您不会忘记吧?”

“太忙了,我没得顾上这件事情。”赵曜干笑了两声道,“北山那边应该在做,不过至今为止他们没来跟我汇报,说明没有成功。”

“殿下,您能不能抽空去看看啊?”

“行,我过两天就去看看。”

“还要过两天吗?”高叔问道,“殿下,您接下来又要忙什么?”

“我待会要写一封折子到朝廷。”他得告诉父皇,怎么把泉亭县西湖水的引到县里来。“明天要去一趟南山的农庄,我得去看看农庄里的蚕养的怎么样呢,还得去看看接种牛痘的实验进行的如何,还要去……”

高叔听完,惊得瞠目结舌。

“殿下,您这是不是太忙了些?”

“你不是看到我每天忙的跟陀螺一样么。”他来到岭南后,就没有一天是闲的。“我还得去一趟军营,看看他们阅兵训练的怎么样。”

贺莲芳开口道:“我跟你一起去军营看看。”

“行,不过得过两天才有空去。”赵曜刚说毕,想起自己忘了去一趟礼部,急忙把同喜叫进来,让他把礼部尚书叫来,他有事情要交代。

召开贸易大会的时候,要好好招待外邦客人,除了礼乐,还得有歌舞表演或者杂技表演吧。不知道礼部那边有没有拟定好表演节目。如果还没有,他倒是有一个好主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