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一章国家灭亡的真正原因啊】(1 / 2)

作品:《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上位者总有这样一种认知,那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肆意欺压百姓,便算得上难得的好官。

这不是李斯一人这样认为,是有史以来,几乎所有的治国大臣,甚至明君,都这样认为。

那么,这种认知有错吗?

倒不能说有错,只能说不全对。

因为这和古代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是环境限制了古人的认知。

古代社会经常打仗,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哪怕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几百年的互相攻伐,战争依旧存在。

而战争的存在,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甚至有不少百姓,陷于战乱之中,流离失所。

因此,这时候的百姓,只求自己能好好活着,哪里敢有其他的想法?

遇到一个不去打扰他们的官吏,百姓就认为对方是好官,就对其感恩戴德,甚至送上万言书。

这就导致朝堂上那些碌碌无为的大臣,觉得自己是好官。

古代官吏,要想在朝堂上生存,首先考虑的便是自己的利益,从来没有多少古代官吏,真正为百姓考虑过。

哪怕是一分一毫。

就算那位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吏,他呕心沥血的变法,也是在为朝廷谋福利。

尽管他说的话有些虚无缥缈,甚至不是具体目标,但依旧有很多人推崇他,说他是好官。

甚至历史上那些将天下视为皇家私物的皇帝也一样,他们首先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从来没有真正为百姓考虑过分毫。

直到伟人建立国家,提出先解决温饱问题,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为民着想,才算得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算得上将理想变成了确确实实的目标。

“可是李廷尉,国家真的需要治理吗?”

赵昊笑着问了一句。

这还有疑问?

国家当然需要治理啊!

李斯有些无语,正打算反驳赵昊。

但是,还没等他开口,赵昊便斩钉截铁的打断道:“国家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治理,黔首也不需要所谓的教化;

《管子·牧民》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让黔首吃饱穿暖,才是第一位的,至于什么治国,教化,不过是某些官吏以无能为无功罢了!”

“以无能为无功.”

李斯沉吟片刻,看着一脸肃然的赵昊,不禁摇头苦笑:

“公子对吾等治国大臣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啊,若这些话让其他治国大臣听到,怕是要步你长兄扶苏的后尘,就算陛下也保全不了你.”

“嘿嘿.”

赵昊狡黠一笑:“李廷尉放心,北方苦寒,兵祸连连,我还没活够呢,怎么能随便给自己挖坑,刚才说的那些话,也就说给你听,便是你说出去,我也不会承认!”

“不承认才好!”

李斯哈哈一笑,笑过之后,神情又顿时落寞下来:“你很聪明,比你长兄聪明,可惜你长兄”

话到这里,李斯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其实不用他说,赵昊也知道。

李斯与扶苏的关系,并不简单。

从李斯被始皇帝重用开始,李家与皇族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不仅他的儿子娶了始皇帝的女儿,就连他的女儿,也嫁给了始皇帝的儿子。

扶苏的夫人,就有李斯的女儿。

所以,扶苏相当于李斯的女婿。

可就是这对本应相辅相成的翁婿,最后却没能相辅相成,甚至变成了仇敌。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复杂。

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扶苏对蒙氏的器重,导致李斯不得不倾向胡亥。

当然,现在的李斯还没有倾向胡亥。

只是现在的扶苏,不太亲近李斯。

这可能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政见不合有关。

稍微沉默,李斯又接着道:“公子说得不错,黔首确实只需要吃饱穿暖,一个能让黔首吃饱穿暖的时代,该是怎样一副盛景?

哪怕先贤治国的时代,也依旧有黔首饿着肚子,根本不可能如公子说的那般。”

“那李廷尉以为,让黔首吃饱穿暖好,还是让黔首饿着肚子好?”赵昊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这还用说,自然是吃饱穿暖好!”

李斯眼睛一瞪,而后感慨似的道:“如此盛世,哪怕让老夫看上一眼,老夫也觉得值了。”

说着,不由摇头叹息:“可是太难了,根本不可能的.”

“呵呵。”

赵昊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目光灼灼的盯着李斯,见他没有丝毫惺惺作态,才侃侃而谈道:

“李廷尉原本楚国小吏,入秦之时,满腔热血,可惜不被吕不韦重用,最终为他编撰《吕氏春秋》,后来幸得我父皇赏识,做了我父皇的长史,那时候的李廷尉,可想过有今天?”

“这”

李斯迟疑,不知怎么回答。

赵昊没有理他,又接着道:“后来吕不韦与我父皇政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李廷尉又可想过取而代之?”

李斯:“.”

“七国战乱纷飞数百年,世人皆以为战乱会持续很久,甚至永不停歇,但我父皇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统一六国,不也是前人没做到的吗?”

李斯:“.”

“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路走对了,成功是必然的,就算我们这一代做不到,还有下一代,下下一代,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功成不必在我!”

李斯:“.”

赵昊:“.”

两人对视,皆是不语。

半晌,李斯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兴奋呢喃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不必在我好一个功成不必在我.”

他辅助始皇帝治国多年,从来没有如此清晰的目标。

即使他提出了很多国策,即使他认为自己不输于任何历史名臣,却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他在大政策、大方针上,与始皇帝步调一致,觉得始皇帝选择的路,就是自己的路。

但他忘了,始皇帝跟他不一样,始皇帝能做到的事,他根本做不到。

即使他的权力跟始皇帝一样大,依旧做不到。

这便是秦二世登基之初,他权倾朝野,依旧会失败的原因。

说简单点就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目标。

但是现在,目标出现了。

“让天下黔首吃饱穿暖,哪怕自己做不到也无所谓,只要尽可能的多做一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就行了。”

赵昊一句话点醒了李斯,让他如醍醐灌顶一般,念头通达,焕发出独立的精神光彩。

“从现在开始,我李斯将会做我想做的事,哪怕陛下也不能影响我的目标!”

李斯的意志好像一团火炬,将分散的精神一点一点聚拢,凝成一个整体。

当初赵高是怎么忽悠李斯的?

他很坦诚的告诉李斯,扶苏若登位,不会重用你,甚至将你丞相之位罢黜,你辛辛苦苦制定的国策,将会付之东流,始皇帝一朝的‘暴政’,皆因你而起,你将会成为‘替罪羊’,被扶苏顺应民意除掉.

每一点都直指李斯本心,摧毁他意志,使他意志崩塌,最终被赵高所利用。

那么,深谙政治斗争的李斯,为何会信赵高的话?就是因为他的意志在始皇帝身上。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始皇帝身上,始皇帝驾崩,他的希望也就没了。

而没有希望的他,意志自然不坚定。

被赵高乘虚而入,也很正常。

但现在不同了,他凝聚了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