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霜雪照曦言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七十五章 真象掩假象(2 / 3)

作品:《霜雪照曦言

不过好在最近两年在乌海国和邻国之间发现了一条不大不小的玉石矿脉,如今有商队前往那附近做玉石生意倒的确是个不错的借口。

邵曦觉得如此甚好!

留出这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倒是能够让眼下之事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会显得太过仓促。

于是邵曦让队伍在驿馆中休整了两日,第三日一大早便安排孙立昌与假的付彪和奈比海带着队伍早早地出城前往乌海边。

之所以要老早就出发,便是要做出一副怕被人察觉的姿态。

实际上邵曦很清楚,驿馆周边日夜有人监视,这么大一只队伍随便有点什么动静都会被他们察觉。

但他就是要故意做出小心谨慎的样子,如此才能让他们相信这支队伍出城所要做的事情不想为人所知。

其实邵曦心里巴不得闹的动静越大越好,只是动静闹得太大了,就显得太过张扬,反而会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邵曦和老吴并没有跟着一同前往。

一来是他们没有跟去的必要,他相信孙立昌这个生意场上的老油条对弄虚作假这种事应该并不外行。

二来是麦吉德并不傻,若是邵曦本人都跟着去了乌海边,此前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伎俩便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所以邵曦继续留在乌海城内吃吃喝喝,游游逛逛,倒更显得邵曦想对麦吉德隐瞒此事。

这么做会给麦吉德留下一个邵曦坐镇乌海城内,遥控乌海边打捞宝藏的印象,如此会显得更加的真实,让麦吉德对此事更加的深信不疑。

当麦吉德以为这是邵曦给他做的一个局的时候,另外一个更大的局正在金屋山那边布置着。

……

接下来的这一个月,所有的事情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邵曦知道在乌海城内依然有人在监视着自己的行动,而乌海那边如今也必定是散布了大量的密探在监视着孙立昌他们正在进行的事情。

孙立昌不愧是个生意人,他带着队伍到达乌海边后,面对那些装扮成本地人或是过路人的密探也是应对自如。

给出的说辞竟然是因为乌海湖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他们此次前来乌海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的采盐。

所以要打造船只和各类工具,将从乌海中采出的大量品质上佳的湖盐运回中原去贩卖。

虽然也有人提出过质疑,这么大老远从西域向中原贩卖湖盐是否会有些得不偿失?

但孙立昌给出的回答却是,虽然前期投入大量银钱打造船只看上去会有些亏本,不过以乌海湖中所含的盐量,若是长期采集湖盐向中原贩卖,那便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由于乌海国并没有不得向外贩卖私盐的禁令,那么这些采集出来的湖盐运往中原境内就不存在私采私贩的说法,只需正常缴纳采盐税即可。

因为这些盐的采集之地并不在中原境内,因此在进入中原之后向官府进行报备,加倍上缴税银就可以了。

中原境内对盐铁的交易管控十分严格,大多都是以官办的形式进行销售。

但是这种从境外采集的盐铁只需缴纳足够的税银,使朝廷能够获取足够的税收,像泰和商行这种规模的商业组织也不是不能做的。

只是这种生意的门槛太高,需要缴纳的税银太多,一般的商行或是个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在正常的情况下来做这门生意。

官府对盐铁的管控只是禁止私采私贩,因为这种行为必然会影响朝廷的税收。

但在缴纳足够税银的情况下,这些盐铁自然也就变成了官盐和官铁,便不在朝廷的管控范围之内了。

孙立昌这样的解释完全是合理的,因为眼下他们这么做,正常来说也的确是有利可图。

所以孙立昌安排手下的人手还就真的干起了采集湖盐之事。

虽然队伍中的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掩护,但只有孙立昌自己知道这湖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宝藏。

既然没有宝藏,又投入了这么大的成本,不如干脆就大量地采集湖盐运回中原贩卖,倒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这么做恰好也给后面那些进入乌海城的商队一个来此经商的借口和理由,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在乌海国密探的眼中就变成了越是合理越是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