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大国院士 / 章节正文阅读

(2 / 4)

作品:《大国院士

彭鸿禧迅速追问道:“怎么说?”

思索了一下,徐川开口道:“众所周知,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磁面撕裂、等离子体磁孤岛等问题主要来源于磁场的提供方式。”

“在托卡马克中,螺旋磁场的旋转变换,是由外部线圈产生的环形场以及等离子体电流产生的极向磁场共同形成的。”

“这会导致环形场和极向磁场之间的冲突以及难以平衡等问题,在运行过程中会造成磁面撕裂的问题。”

“而仿星器在这方面就有着优势了,它的纵向磁场和极向磁场都完全由外部线圈提供,磁面撕裂并不会在里面形成。”

“因此理论上它的运行可以没有等离子体电流,也可以避免很多由于电流分布带来的不稳定性,这是它的一个主要优点。”

“我现在在考虑后续重新针对破晓装置做一次改造,结合仿星器的优点,重设破晓装置的外场线圈,再结合球床的曲面优点,来尽力降低极向等离子体电流提供的磁场,做到利用外场线圈来同步控制和旋转。”

就以徐川重生后的经验来看,从2025年左右开始,各国其实就已经逐渐开始放弃了单一型聚变装置,转而开始研究融合型。

比如普朗克等离子体研究所,螺旋石7X会选择和普林斯顿那边的PPPL实验室合作,利用PPPL实验室的磁镜控制技术来优化仿星器的新古典传输。

亦或者国内的研究的准环对称仿星器,也是在利用托卡马克的技术来优化仿星器。

不得不说,在超导材料应用到可控核聚变技术上后,仿星器的优势和未来,其实是比托卡马克装置要大的。

仿星器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托卡马克装置要少。

至于他为什么依旧选择在托卡马克装置上走下去,最大的原因在于托卡马克装置的等离子体性能远远超出仿星器。

没错,目前来说,哪怕是最先进的螺旋石7X,能创造的等离子体性能放到托卡马克装置上来说,也不过是普通中等级别的而已。

托卡马克装置能轻松的实现亿级温度的等离子体高温,但仿星器要做到亿级温度,得要了老命。

反正现在的仿星器是做不到的。

目前最先进的仿星器,是普朗克等离子体研究所的‘螺旋石7X’。

虽然在之前创造了五千万度六分半的历史记录,但实际上达到这个温度的只不过是电子温度而已,它的等离子体温度只达到2000万度。

尽管2000万度的温度已经达到了氘氚聚变的最低温度1400万度以上,但在可控核聚变中,温度越高,聚变现象越容易发生,能提供的能量也就越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解释。

事实上真正影响聚变效率的是反应截面,也就是等离子体中带正电原子核之间互相碰撞的概率。

而影响碰撞概率的因素就是聚变三重积,即反应物质密度,反应温度和约束时间的乘积。

这三重因素越大,聚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等离子体密度越大,那么等离子体之间碰撞的概率越高。

就好比你在春运期间被踩脚的概率远大于你平时坐火车被踩脚的概率,因为人多了;

而等离子体温度越高,代表等离子体的活跃度越高。

毕竟温度本身反映的就是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粒子越活跃那么碰撞发生聚变的可能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