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三十章 百家刊明,镇南檄文(2 / 3)

作品:《独治大明

身穿常服的朱祐樘坐在御案前处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似乎没有受到京城这场舆论风波的影响,正投入于日常的工作中。

“沿河各州县务必加强河堤巡查,严防百姓掘堤引水……”

朱祐樘批示手中的奏疏,虽然黎朝的战事十分的重要,但国内的事务同样不少,亦需要他着手进行处理。

像黄河的河堤需要加固,辽东的粮仓亦要继续夯实,湖广的清丈同样不能松懈,大同对蒙古亦需要继续渗透等。

亦幸好朱祐樘拥有二十一世纪处理事务的逻辑思维,不然一般的帝王恐怕是吃不消,最终被迫将权力下移给内阁或司礼监。

至于最关心的安南档案去向,虽然还没有成功地找到,但却是有了比较意外的收获。

有人先一步将信息传回京城,致使京城这边将安南档案进行转移,而这京城的暗涌中确实隐藏着一股神秘的势力。

“这位真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吗?”

翰林侍讲张升和翰林侍读谢迁站在这里已经有一会,看到朱祐樘从容不迫处理奏疏的模样,眼前这位当真是越来越具备帝王之相,致使他们不由得再度自我怀疑起来。

朱祐樘将手中的奏疏处理完毕,便对等候的翰林侍讲张升和翰林侍读谢迁道:“百家院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人员都已经陆续就位,百家院两京十三省下设的分院已经设立完毕!”翰林侍讲张升当即认真拱手,脸上闪过一抹做事后的兴奋。

朱祐樘从这两位比较年轻的翰林身上看到了干劲,便轻轻地点头道:“百家院重在一个鸣字,朕希望你们能够摒弃所有偏见,公正地向天下传播各种学说!”

“遵命!”张升和谢迁当即响应。

新成立的百家院挂在内阁下面,张升出任百家院院长,谢迁出任百家院副院长兼《明》刊的总编。

“陛下,这是第一期的《明》刊,还请过目!”谢迁显得更加的机敏,仅是朱祐樘的一个眼神,当即便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刊物上呈。

刘瑾从谢迁手里接过这一份刊物,发现封面竟然是一个竹林图,而后恭恭敬敬地递送到朱祐樘手里。

朱祐樘前世身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自然知晓媒体咽喉的价值,某世界首富不惜高溢价收购便是看到其实能引导舆论的价值。

文官集团之所以能够这么强盛,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掌握“文字技术”,同时有着大量的弟子作为传播载体。

像京城此次的舆论走向,明明是刘大夏将属于朝廷的安南档案进行私藏而影响大明出兵,结果愣是被塑造成爱国爱民的忠贞之士。

朱祐樘现在已经跟清流站到对立面,而且张贞的死谏控制不好必定影响自己的声誉,那么自然是要将媒体控制在自己手里。

虽然他不打算做儒学所宣扬那种垂拱而治的明君,但亦不想做在民间声名狼藉的昏庸之君。

这一份名为《明》的刊物记载的内容很广泛,除了传统的诗词歌赋外,还有一些考生所喜欢的策论,另外还有一篇颇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等。

虽然严肃的内容有利于刊物的权威性,但若是融入相应的趣味性,这样便有利于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

朱祐樘发现谢迁确实是一个人才,里面的内容都是按着自己的设想进行编撰,不由得轻轻地点头道:“很好!”

“谢陛下夸赞!”谢迁心中大喜,当即便拱手施礼。

朱祐樘继续翻着刊物,便缓缓地开口:“万阁今老年事已高,刘阁老最近身体不算太好,既然你们是内阁的下属部门,那今后就多往内阁走动!这样吧,逢三、六、九日,你们到内阁行走,负责协助两位阁老处理票拟,你们两人亦好提前熟悉票拟事务!”

咕!

张升和谢迁在听到这话的时候,忍不住咽了咽吐沫。

若是按着正常的晋升流程,还不知要熬多少年,他们才有机会进入内阁。但现在呢?他们在进入新创的百家院后,简直是一步登天了。

虽然他们这算不上是入阁,但既然已经接触到票拟事务,可以说站到内阁的门槛上,起码已经比礼部左侍郎刘健都领先了半个身位。

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问曰:“谁?”

鬼曰:“鬼也。”

鬼曰:“卿复谁?”

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

鬼问:“欲至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