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二章 帝出难题,京势渐显(2 / 4)

作品:《独治大明

文武百官在山呼万岁后,依次退出殿中。

由于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策于廷”,皇帝本人就是主考官,像万安等重臣只是读卷官和执事官,故而所有贡士都是天子的门生。

在年迈的首辅万安的主持下,殿试便宣布开始。

一帮军校将准备好的试桌摆放在丹墀东西两侧的空地中,朝北排列。

礼部官员负责散发答题试卷,贡士们需要列班跪接,在叩头后便入座,于露天中答卷。

自成化八年后,殿试的日期都是固定在三月十五,若是遇到下雨天,便只能到奉天殿两侧的廊庑考试。

此次恩科殿试是由钦天监查看了日子,今日并不会下雨。

此时的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点缀在蓝天之上,其间有几只春燕和麻雀飞翔的身影。

六百零一张桌子整整齐齐排序,一帮重臣站在一旁监考和窃窃私语,而鸿胪寺和礼部都有官员一直盯着考生。

其实到了殿试,不太可能出现舞弊的情况了。

且不说众目睽睽之下根本无法作弊,其实亦已经没有了作弊的动机。若老老实实考试便能拿到进士功名,一旦在这里舞弊都有可能被砍头,风险和收益明显不对称。

“殿试题目在此!”

随着一名鸿胪寺官员将题板亮出,所有考生顿时有种梦回县试的感觉,最初的县试并不会发放试卷题目,而是由一名县衙衙差举着题牌在考场中来回走动。

当然,殿试的题板跟县试的题板不可同日而语,且殿试的题目通常都会更长,有的殿试题目可达三百多字。

除了原版题目外,几名礼部官员抄了四个副板放置在四大区域中,这样考生便可以更准确地看到题目。

其实能走到这一步的考生都不可能是马大哈,他们通常将题目看上一眼,便能够知晓殿试考的是什么东西。

在众目睽睽之下,殿试的题目呈现:“朕临御以来,孳孳图治,夙夜不遑……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至淮、黄两河,民生运道所系,然河务大小臣工筑堤难堪大用,逢大汛必崩。若汝世居堤下,今夏堤崩塌,房舍和农田俱没,当以何为生?又望朝廷如何安置?……尔多士蕴怀康济久矣,莽夫详于篇,朕将亲览焉。”

众考生看到试题前面的时候,只感觉这一道有关治河的题目是信手拈来,但在看完题目顿时整个人都傻了。

谈论如何治河的大道理,亦或者是怎么样安置灾民,他们比谁都要厉害,甚至脑中有无数前人圣贤的治水良方。

只是让他们设身处地为灾民考虑,将自己代入到灾民中,这是什么鬼啊?

历来治河无非就是朝廷拨款,地方官员伸手拿一些,再拿一些去劳役百姓修堤。至于受灾后,朝廷开仓赈灾即可。

偏偏地,现在的着力点是世代生活在堤下的百姓,让他们以堤下百姓为视角来看待这种总会反复出现的灾情。

徐鸿在看完题目的时候,不由得艰难地咽了咽吐沫,却是想起会试第二场的那道有着会昌侯的题目。

由于前面已经指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所以不能夸夸其谈,而是需要拿出具体的做法,但这里其实有一个两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