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零一章 欲速不达,谋世君臣(2 / 4)

作品:《独治大明

朱祐樘从湖广方面得到的情报亦是证实刘忠并没有弄虚作假,始终踏踏实实地履行着清丈的职责,所以自己是捡了一个良臣。

现在关心起刘忠的身体,除了要笼络人心外,亦是由心而发。

得益于刘忠的榜样作用,现在各地很多官绅都不敢再隐瞒田亩,甚至很多知县效仿刘忠亲自下田测量。

正是这帮地方官绅的自发登记,加上地方官员自发纠查田亩,致使大量的隐田开始进行登记造册。

亦是如此,今年的粮税已经突破四千万石大关,却是比原本的历史增加了一倍之多。

儒家提倡的轻税赋思想并没有错,但农业社会想要成功转型,却是需要国家资本的引导。现在大明想要迈过这一步,却是离不开粮税的支持。

若大明清丈田亩的计划进展顺利,大明王朝的财政必定变得越来越富裕,远比整顿盐政的收获要多得多。

单论功绩,现在的刘忠比王越要差上很多,但将来的功绩恐怕能够后来居上。

“陛下,工部的官员已经到齐,正在御书房恭候!”刘瑾从外面轻步走进来,显得恭恭敬敬地汇报。

朱祐樘处理奏疏完毕之后,通常都会给封疆大吏回信,正好结束东海总督徐世英的回信,便将手中的毛笔直接放下。

“臣等敬请圣安!”工部尚书贾俊带领工部的几位核心骨干官员等候在这里,见到进来的朱祐樘当即见礼。

朱祐樘并不重视这些虚礼,便开门见山地道:“建州的工事进展如何?”

尊卑终究是刻在大家骨子里,在场的工部官员纷纷扭头望向贾俊。

贾俊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小老头,胡须已经花白,但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却是透着几分智慧的光芒。

术业有专攻,由于在工程上有着出色的天赋和表现,贾俊成为有明以来第一位举人尚书。

贾俊面对朱祐樘的询问,便认真地指向沙盘道:“陛下,这是我们工部最新的建筑进度,请移步一观!”

工部管辖百万工匠,其中不乏能工巧匠。

建州的沙盘在缩小后,便直接被他们搬到这里,沙盘的东边已经耸立五座城,其中四座已经竣工。

朱祐樘看到进展比预期还要快上很多,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便指向一条裂谷认真地询问:“这里可是鲤鱼谷?”

“陛下英明,此次正是鲤鱼谷!按陛下的指示,十万计的工匠已经全部进入建州筑城,现在建州的城池占地均为一平方公里!”贾俊的腰一直弯着,却是带着几分自豪地道。

建州的战事是兵部的事情,而今他们工部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在建州筑城,让所修筑的新城宛如蜘蛛网般散落在建州,形成犬牙交错之势。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若是没有城,那可能是随时可以放弃的土地。只是一旦筑了城,往往是城在人在。

若说东征军是在收复地盘,那么工部现在则是通过筑城的方式,正在将收复的建州地盘纳入大明的版图。

朱祐樘看到事态往良好的方向发展,便伸手从沙盘拿起一个方形城池模具:“现在都是使用水泥吗?”

这时代的粘合剂主要是糯米法,光听名字便可以知道成本很高,而且十分浪费粮食。只是跟鱼线相似,合适的材料从来都是千金难求。

有鉴于此,朱祐樘提供了水泥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