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四十七章 风波不止,内阁新貌(2 / 2)

作品:《独治大明

王越知道朱祐樘是不想打草惊蛇,当即便微笑道:“虽然这帮士子闹得确实很凶,但搜查厅的军士都是上过战场的!”

“若动刀子怕是不好收场,你得约束一下搜查厅的军士!”朱祐樘并不想将事情闹得太大,当即便提醒道。

王越是一个有分寸的人,当即轻轻地点头:“臣早前便已经交代他们!若是他们实在忍不住,可以动拳头,反正他们都有以一敌百的实力!”

“你们此次做得没有错!这样吧,只要他们仅是动拳头的话,有事朕会罩着!”朱祐樘不仅不打算惩治都察院的搜查军士,而且还大度地表明立场。

原本他还不好处理那帮闹事的读书人,现在有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兵痞子能够随时动手,事情反而好办了。

王越微微一愣,显得疑惑地轻声询问:“陛下,罩是何意?”

“出了事,朕顶着!”朱祐樘瞥了一眼不太聪明的王越,便进行解释道。

王越暗自一喜,却是知道自己的孙子是要欢天喜地了,显得恭恭敬敬地道:“陛下圣明!”

正是这时,刘瑾小心翼翼地端着茶盏走过来。

“王卿,若是你今日不进宫的话,朕其实亦会传召于你!”朱祐樘的脸色一正,显得十分认真地道。

王越心知朱祐樘找自己必是大事,不由得想到海西女真部落的挑衅之举,当即认真地拱手:“请陛下吩咐!”

“万阁老已经离世,现在内阁仅剩下刘阁老一人,故朕打算安排几个人入阁!你便在内阁挂个名,主职还是负责都察院!”朱祐樘端起刘瑾送来的茶盏,显得云淡风轻地道。

虽然自己感伤于万安的离世,但现在内阁竟然已经出现了大变动,那么自然要进行重新调整,特别需要重新布局内阁。

以前万安对自己死心塌地,自然不需要安排人员进来画蛇添足,但现在内阁仅剩下刘吉便要另作安排了。

刘吉的忠诚度要逊于万安,偏偏刘吉是一个有心计的阁臣。为了防止他一人独掌内阁,为了内阁不至于失控,自然是要增加阁臣的数量。

尽管礼部尚书徐琼对自己还算忠心,但奈何能力太差了,且很可能被刘吉吃得死死的。思来想去,他决定将王越拉进内阁,让内阁形成多方角力的局面。

当然,王越是一个值得培养的臣子,甚至是将来一个理想的首辅人选。

王越一直游离在权力中心之外,哪怕现在亦是不能参与最高会议的商议,顿时吃惊地指着自己的鼻子:“啊?臣……臣非翰林,岂可入阁!”

在大明朝官场的潜规则中,非翰林官不得入阁,这几乎算是一条铁律,所以翰林官才显得越发的超然。

王越这种不是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压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入阁拜相,但现在相位诡异地砸到了他的头上。

“在朕这里,非翰林不入阁,并不成立!朕要的是能够真正辅佐朕将大明带上强盛的阁臣,除非你压根没有这个心愿!”朱祐樘喝了一口茶水,故意用激将法道。

王越从来都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当即跪下来谢恩道:“臣谢陛下赏识,一定不会令陛下失望!”

只是这一刻,他整个人仿佛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

从谪居安陆的罪臣到位高权重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便已经是一个奇幻之旅。

结果现在呢?

虽然他并非翰林官出身,但陛下竟然为他这个曾经谪居之人打破了一贯的传统,竟然要将他提拔进入百官梦寐以求的内阁。

从谪居到入阁拜相,自己恐怕是有明以来头一遭了。

咳……

站在一旁的郭镛发现王越竟然有些失神,当即轻轻咳嗽进行提醒莫要失了仪态。

“年后,朕会召开最高会议商讨万阁老谥号一事,不知你怎么看?”朱祐樘知道要给万安一个谥号,便是认真地询问。

在原有的历史中,由于万安被文官集团所排挤,虽然没有被扣上恶谥,但得到的谥号其实很是一般。

只是现在自己当政,而万安这些年确确实实是尽心尽责,自己没有理由不为万安争到一个好的谥号。

王越跟万安并没有太多的交集,略作沉思便道:“万阁老忠于先帝,今又忠于陛下,臣以为可用文忠!”

咦?

郭镛听到这个谥号,显得十分吃惊地望向王越。

大明王朝文官最好的谥号是文贞,而文忠紧随其后,王越提出这个谥号无疑是在抬举万安。

只是据他所知,王越跟万安并没有交情,却是没有想到王越竟然为遭到清流人人喊打的万安争取这个顶级美谥。

“若用文忠的话,恐怕那帮读书人不愿意了!”朱祐樘想到那帮唯恐天下不乱的读书人,显得苦涩地摇了摇头。

王越的脸色一正,显得无比正经地道:“君父虽要广开言路,但一家一国事关兴衰,故皆由主定!”

他并不是拍弘治的马屁,而是这正是他的人生信条。

在行军打仗中,若是不能够由主帅发号施令,任由底下的将领各抒己见,根本不可能拧成一条绳。

像当年突袭威宁海,正是他跟汪直压下一切怯敌和转向的杂音,一路朝着威宁海奔袭才有的战果。

现在万安的谥号是美与恶,其实由皇帝决断即可,犯不着受到那帮读书人的影响。

朝廷跟行军打仗一个道理,如果今日听这个臣子的,明日又听那个臣子的,看似一个很开明的君王,但压根做不成事情。

朱祐樘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知道自己确实要拿出更多的决断力,而今亦不需要再有过多的瞻前顾后。

在将王越打发离开后,便召见已经到来的刘吉。

刘吉是正统十三年进士,北直隶人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考满因成绩优异留翰林院任编修,从而开启了他们词臣生涯。

由于是帝师的缘故,加上受到老师前任首辅高谷的照顾,仕途显得十分的顺利,于成化十一年入阁拜相。

现在可以说是媳妇熬成婆,随着前任首辅万安身死,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明新任首辅。

刘吉恭恭敬敬地向朱祐樘行礼后,显得语出惊人地道:“臣请陛下宽恕何乔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