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五十一章 国债无名,宋澄有忧(2 / 4)

作品:《独治大明

其实六部衙门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认购了多少国债,而是他们已经用真金白银为国债背书,必定能够诱使更多的人进行认购。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十分有效果。

原本观望的权贵纷纷入场,虽然都不敢巨额认购,但很多人愿意拿出几百两进行尝试。

其实他们不见得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他们将银子放在窑中一年的时间,虽然银子不会变少,但银子亦不会增加。若是他们用于购买国债,则是有很大的机会获得一成的利息。

特别是在金融被朝廷整顿的情况下,购买国债成为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向。

一万七千张!

一万八千张!

一万九千张!

……

户部通过皇家钱庄面向社会发行国债,只是跟向六部官员的记名国债不同,而今皇家钱庄发行记名国债和不记名国债两种。

记名国债其实是一种凭据,上面跟存票的情况类似,不仅写明了国债的数额,而且还会有持债人的信息。

至于不记名国债,这种国债都有固定样式和防伪标记,每一张都是固定的十两或两张米票和三张布票面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祐樘的默默努力之下,白银的统治地位已经被打破。

虽然布票和米票还谈不上取代白银的地位,但已经成为第二大或第三大货币,而米票更是成为建州的第一流通货币。

即便是进入了元宵节的假期,但国债的发行仍旧稳步推进,眨眼间便已经朝着三万张大关而去。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

元宵节如期而至,整个京城显得热闹非常。

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位真正的明君,而今顺天府尹更是罕见的正直清官,致使京城迎来了久违的繁荣。

特别是鼓楼一带,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商业街,街道的人流可谓是摩肩接踵。

金台坊,顺天府衙。

虽然正处于元宵假期期间,但这个衙门仍旧有着很多忙碌的身影,签押房更是早早便打开了门。

身穿绯红官服的宋澄脸仍旧很黑,只是那双眼睛显得炯炯有神,腰板挺直坐在书案前,正在有条不紊地处理公务。

自从当上顺天府尹后,他便一直兢兢业业处理公务,哪怕春节都不会给自己放假。

由于极度擅于侦查案件,以致近年京城作奸犯科的案子都明显变少了,甚至有了“小包公”的美誉。

“这间荒宅闹鬼?”

宋澄从不相信鬼神之说,但在翻看一份其实无关紧要的民事案件时,隐隐觉察到这个事情有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