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三十二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2 / 2)

作品:《独治大明

侯昊天对危机十分敏感,心里当即咯噔一声。

只是他很快想到自己堂堂举子的身份,还有一个南京户部侍郎的老爹撑着,量这个资历很浅的应天巡抚不敢动他。

其实官场历来都是官官相护,很少人真的没事找事、四处结怨,而历史上这种官员可是没有好下场。

宋澄先是凝视一眼侯昊天,而后淡淡地道:“侯昊天,你昨日可以在青楼承包了摘月楼的头牌思思?”

苏去病已经被松绑,当即便进行附和道:“侯昊天,你休想要抵赖,这种事情人尽皆知,你压根赖不掉!”

“回禀宋巡抚,小生从小喜好诗文,所以时常约上三五知己到青楼吟诗作对陶冶情操,不知有何不妥呢?”侯昊天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便微微一笑地道。

宋澄的脸色不改,显得一本正经地道:“自然不妥!你既为应天举子,当以温习经史考取功名为上,然你终日花天酒地,更是时常狎妓,简直有辱斯文!今本巡抚便摘了你的举子功名,以正应天的文风!”

原本他不想小题大做,但看到侯昊天刚刚顶着举人功名嚣张和得意的模样,便临时决定给他一点颜色。

既然是要整治江南,那就要拿着他们最在意的东西,而眼前这个嚣张无比的公子哥显然是在意举子功名。

当然,这里还存在着深层次的意图。因他得知眼前这个公子哥竟然是江南商号的军师,那么就更应该触怒于他,这样江南商号才可能露出更多的破绽。

“你……你要摘我举子功名?”侯昊天压根不晓得宋澄的真正用意,显得难以置信地指着自己的鼻子道。

他之所以比其他衙内强,亦更受人推崇,正是他考取了举人的功名。

结果呢?

这个刚刚到任的应天巡抚竟然要革除他的功名,更是要让他成为江南文风的反面教材,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宋澄将侯昊天的震惊看在眼里,却是目光坚定地道:“本巡抚不止要革了你的举子功名,而且还要追究你聚众斗殴!来人,将人押回应天巡抚衙门行台!”

“你不怕得罪我爹吗?我爹南京户部左侍郎侯瓒!”侯昊天面对突然而来的牢狱之灾,显得强调自己的身份大声道。

跟南京其他五部不同,南京户部是掌管南直隶的钱财,不仅可以对淮盐进来过关,而且参加税关的税收,其实是拥有实权的部门。

现在他老爹在官场已经积攒足够的资历,而且在京城拥有靠山,只要此次舍得花钱进行运作,他老爹定然可以返回朝堂出任户部侍郎。

即便是京城的侍郎都得卖他老爹一个面子,何况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后起之秀,一个在京城沽名钓誉之徒。

“本巡抚做事堂堂正正,因何要害怕于他?至于你所说的侯侍郎,今教子无方,本巡抚亦得上疏参他一本,朝廷断然不可重用这种人!”宋澄压根没有将侯瓒放在眼里,显得毫无情面地故意刺激侯昊天道。

侯昊天此刻是真的怒了,咬紧牙关恶狠狠地道:“你……你当真要如此?”

“你算得了什么东西!来人,将人带下去!”王煜对侯昊天一直看不顺眼,便是大手一挥地命令道。

侯昊天一直都是众星捧月的存在,此刻亦是耍起大少爷的脾气:“我看谁敢碰本公子!”

啪!

王煜一个箭步上前,却不等侯昊天有所反应,便是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啊?

在场的所有人看到王煜打侯昊天的耳光,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要知道,侯昊天的父亲是南京户部侍郎,一直传闻他今年便会被调回京城,更是江南商号的核心成员之一。

甚至一直有小道消息,王越遇刺的幕后主使正是这位运筹帷幄的侯昊天公子。

侯昊天捂着自己生疼的脸蛋,显得难以置信地质问:“你竟然胆敢打本公子,可敢报上名来?”

“我乃都察院搜查厅第二队正千户王煜!”王煜自然不会害怕,便冷冷地自报身份道。

侯昊天暗暗记下这个名字,却是挑衅般地道:“等我父亲回了京城,到时我会让你明白这一巴掌的代价!”

啪!

话音刚落,又是一个响亮的耳光落下。

侯昊天此刻是真的怒了,当即便是想要跟王煜拼命,只是被都察院的两个人牢牢擒住。

“这一巴掌是打醒你!你爹算个屁,别跟本公子比家势,你老爹给我爷爷提鞋都不配!”王煜发现眼前这个公子简直是井底之蛙,亦是故意刺激地道。

咦?他爷爷?

在旁边吃瓜的苏州知府冯忠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敢情眼前这个无比嚣张的年轻人亦是大有来头。

宋澄隐隐觉得王煜知晓了自己的意图,便是淡淡地道:“这位王千户是深得陛下器重的都察院精英,而他的爷爷正是咱们大明的王阁老!”

此话一出,四下皆惊。

天下谁人不晓得王越是地地道道的帝党,只是朱祐樘登基对王越起复,王越这才能够从谪居之人一步步入阁拜相。

反观南京户部侍郎侯瓒,虽然有一点资历,但恐怕皇帝连他是谁都不晓得,更别说将来要提拔重用了。

若真要比家势的话,无比嚣张的侯昊天其实给人提鞋都不配,而意识到这点的侯昊天更是羞愧难当。

至于两人的成就,侯昊天所创建的江南商号放不上台面,反而王煜已经是地地道道的都察院武职人员。

苏州城,像是突然间沸腾了一般。

“宋青天真来咱们苏州城了!”

“老天开眼,咱们苏州终于来了一个好官!”

“我可是听说,他才上任就将冯狗和楚犬的官服给扒了!”

……

随着消息传遍苏州城的大街小巷,在得知大名鼎鼎的宋青天来到苏州城,这里的百姓像是过年了一般,纷纷奔走相告。

任何时代都需要一个楷模,而今大家都晓得宋澄是大明王朝百年难得的大清官,宋澄在戏文中的清廉正直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现在宋澄以应天巡抚的身份前来,不论是被夺抢民田的普通民众,还是至亲遭人毒手的苦主,宋澄都成为他们的希望。

“本巡抚不需要提交状书,一律可进来口诉!”宋澄面对群情激扬的百姓,亦是很是通情达理的吩咐道。

在这个时代,状告需要经济成本。

一份标准的纸张要钱,找状师写好一份状纸要钱,想要将写好状纸送进衙门更要钱,而且衙门往往都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只是现在宋澄却是可以接受口诉,既是减轻了苦主的经济负担,亦是大大提高了审理案情的效率。

这终究是一个不公的世道,谁家又没有一点冤情,苏州城缺的是真正的青天,一个不怕得罪官绅替他们作主的好官。

三月的苏州,苏州城来了一位宋青天,宋青天摒弃王越潜伏用奇招突袭的做法,而是堂堂正正地为民伸张正义。

不过苏州城的事情还没有理出头绪,结果浙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尹直中毒的消息便从南边传了过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