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八十章 帝国的巨舰正在启动(2 / 2)

作品:《独治大明

戚景通选择的是弓箭,倒不是他看不到火器的光明未来,而是他始终觉得基础扎实才能成为真正的将才。

“你刚刚两场考得怎么样?”

“发挥得还行,我觉得我还是有很大机会被录取!”

“好好努力一把,咱们结业便是分配到海外充当军官呢!”

……

结束两场考试后,几个相熟的山东武举子聚到了一起,而他们其实早已经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对人生明确了目标和理想。

虽然到海外驻军的日子比较艰苦,但海外驻军的待遇好是公认的事实,特别越来越多归国的退伍军人携带朝鲜美人归来羡煞旁人。

尽管在海外嫖娼让人不齿,但中下层军士都是血性方刚的年轻男子,而今能够到海外驻军成为很多底层军士挤破脑袋想要前往的地方。

特别东海军区和南洋军区的编排不断扩展,即便进入武学院深造的他们,未尝不是想要借武学院这个跳板到海外军区担任军官过好日子呢?

戚景通只是在旁边站着,并没有参与这个话题。

他对海外驻军的事情自然早有所耳闻,亦是知道越来越多的军人向往海外,甚至他戚氏一族的一位堂哥是第一批前往参治岛驻军。

原本大伯可以将堂哥调回来官升两级,结果直接遭到堂哥拒绝了,理由是海外更像是一个军人,而且他愿意为陛下常驻新领土。

戚景通其实知晓堂哥是舍不得他那个朝鲜相好的女人,不过从堂哥所说的神态来看,确确实实对大明和陛下充满着忠心。

他内心亦前往海外,倒不是被堂哥所构绘的朝鲜美女所吸引,而是想要成为真正的军人,替大明帝国和皇帝开拓新领土。

若说火器是军事战争的未来,那么海外才是他们大明军人的未来。

下午时分,最后一项考试是模拟实战演练。

考生们被分为两队,每队需制定战术,并在虚拟的战场上进行对决。这不仅考验学子们的武艺,更考验他们的智谋和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这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学院将根据他们在兵法答卷、武艺展示和团队协作能力三项考试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决定是否录取。

三天后,戚景通跟着同伴一起来到了武学院门前,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列,当即激动得眼泪都落了下来。

他并不是唯一落泪的,几乎所有被录取的武举人都哭了出来,这既是他们底层人员改变命运的机会,亦将能够完成他们报效帝国的梦想。

大明的巨航正在缓缓向前,而他们有幸搭上了这艘船,至于大明这艘巨航将会驶往哪处,恐怕只有弘治皇帝才能知晓了吧?

正当为期九天的会试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正当武学院的录取工作刚刚结束的时候,一场新型的毕业典礼已经隆重召开。

国子监,工程学院。

这个新开设的分院并不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内,而是坐落在东郊的运河边上,一个占地数百亩的大型学府。

典礼在工程学院的议事厅前举行,这里是平日里举行重要仪式和讲座的场所。

议事厅前广场宽阔,足以容纳众多师生和前来观礼的宾客,广场四周,苍松翠柏掩映,古意盎然。

议事厅的前堂充当高台,台上设有一排排精致的几案,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以及象征着智慧与学问的经卷和模型。

高台两侧,旌旗猎猎,上书“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等校训。

国子监在三年前便已经增设工程专业,学员从全国各地录取,此次恩惠很多工匠的子弟,不少拥有立功表现的工匠子弟可以免费入读工程学院。

张伟便是十分普通的一员,他父亲仅仅是底层普通的一名工匠。

由于他父亲被调到天津造船,且有了一个立功表现,所以他被安排进入这个新成立的工程学院免费就读。

经过三年时间的紧张学习,这帮学子参加了京津运河修建的实习,一个个曾经浑浑噩噩般的少年已经成材。

毕业生们穿着统一的黑色衣服,头戴经过改小型斗笠,肤皮都已经偏于黝黑,整个人即儒雅又不少干练。

随着礼炮三响,典礼正式开始。

国子监祭酒新建伯王华来到高台上致词,对下面的学子大声地询问道:“咱们是大明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众学子早已经决心要投身于祖国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当即便大声地回应道。

声音高昂,仿佛要冲破九霄。

前面观礼的宾客中,除了学生的家长外,还有朝廷的官员和地方的官绅,亦是被这股气势所震撼。

国子监祭酒新建伯王华在发表一番演讲后,便开始为这一批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对毕业生进行鼓励。

这一届毕业生以道路和桥梁专业为主,他们将会以桥梁初级师、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身份被安排到各个岗位上,这些人员都将是弘治朝大基建的重要人才。

不仅仅即将修建的明缅公路,而且还有国内各种的基建,以及将来所存在的海外基础,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

当然,他们这帮毕业生每个月的初始月薪都是一个银元,让他们迅速成为大明帝国的中等收入人群。

以大明现在的军事能力,其实已经可以称霸全球,将全球七成无主之地划入大明王朝的疆土并非难事。

只是想要长治久安,那么就需要大基地支持。即便强如元朝,他们在征服缅甸后,由于交通因素等原因,最后还是放弃了自治。

反观整个大中华版图,正是这道路畅通,所以宁王在江西造反,哪怕他能够出南昌府,亦不可能做到称霸一方。

弘治二月的大明帝国,呈现着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只是大明王朝终究是一个疆域超乎想象的庞大帝国,自从朱祐樘继位起,每年都不可能太太平平。

除了面临蒙古、黎朝和女真人的挑衅外,还遭遇到了黄河大决堤、山东蝗灾和瘟疫等灾害,而今年恐怕不可能侥幸。

正当京城的百姓享受着温暖最后二月的春光之时,北边终究还是出现了动荡,一份军情由北边通过快骑送了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