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迈向四万万人的超级王朝(2 / 2)

作品:《独治大明

跟他相同心思的百姓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百姓疯狂地拥戴皇帝。

街道上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仿佛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了这盛大的庆典之中。

山川坛,坛内的树木已经是郁郁葱葱。

石桌上,这里已经提前摆放着各色祭品,香烟缭绕,钟声悠扬。

朱祐樘下金辂步行,率领文武百官进行祭坛,来到祭台前开始虔诚的祷告。

虽然他知道土豆和红薯都是高产农作物,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之中,正是通过引进土豆和红薯出现了一场人口大爆炸,最终的总人口达到四万万人。

只是现在一切未知,连朱祐樘亦不敢断定泥土下面会埋着可观的红薯或土豆,甚至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在完成祭坛仪式后,朱祐樘领着文武百官来到了一亩三分地前。

在这一场肥沃的土地中,其他农作物已经被收割,唯独剩下埋在地里的土豆和红薯,土豆和红薯的藤蔓交错,只是土豆还得再等半个月才能成熟。

皇帝参与或主持的与收成相关的礼仪活动,通常被称为“籍田礼”或“亲耕礼”。

这是华夏的一种重要礼仪,旨在体现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通过亲耕示范来鼓励百姓勤于农事。

只是这一次有些不同,而今的朱祐樘只是单纯渴望一场丰收,从而成功将这种高产的农作物引入华夏。

“陛下,请!”工部左侍郎刘柊禹上前,将一个木制的锄子交给朱祐樘。

朱祐樘走上前去,在踏进这一亩三分地的时候,便已经感受到泥土的松软,别说不需要铁制的铲子,恐怕自己用手都能轻松地拔起来。

出于稳妥起见,他的眼睛观察这十几株红薯的情况,却是不挑长得茂盛的,而是观察哪株泥土隆起的土包厉害。

“这……能行吗?”

“那株苗的叶子都掉光了!”

“要不……咱们劝陛下换一株?”

……

在看到朱祐樘拿着木制的铲子站在一株掉光叶子的红薯苗前的时候,一直盯着皇帝一举一动的工部尚书贾俊等人坐不住了,甚至有人想要劝谏。

朱祐樘不等他们有所行动,便已经雷厉风行地开挖,在那根红薯根部周围松土,而后便用力将那株红薯的根部拎起。

只见被拎起的红薯根部带起一片泥土,而根部红着七八个或大或小的红薯,脸上不由得露出心惊喜的神色:“这一株红薯还不错,比朕预期的情况还要高一些呢!”

“天啊,我是不是眼花了?”

“不应该是山药那般吗?这……这是一株八果啊!”

“一根小小的苗,竟然能结出十几斤的果实,当真是宝种啊!”

……

即便是最稳重的王越看到朱祐樘拔出来红薯的情况后,亦是震惊得目瞪口呆,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以为地里顶多是生出一个比山药更多的果实,但谁能想到竟然一树好几个果,而且那红彤彤看起来十分诱人。

朱祐樘注意到田边已经按捺不住的百官,便是大手一挥:“到你们了!”

此话一出,尹直首当其冲,虽然已经年迈,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出身,却是直接开始拔红薯了。

只是他显然高估了自己,在根部断裂的时候,他当即后仰摔倒在地。

“呵呵……那我便不客气了!”靖国公赵承庆捡了漏,当即接替尹台的位置毫不客气地拔起那株红薯。

自从设立军机阁后,内阁和军机阁隐隐有分礼抗衡的势力,两方的人员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了起来。

在文武百官的认知中,自然还是以内阁为首,但奈何军机阁最近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如今是风头正盛。

“这便是红薯啊!”

“看着真想啃上一口!”

“历尽千辛方能带回来,焉能让你暴殄天物!”

……

百官们也纷纷围上前去,他们或用手摸,或用眼看,都对这刚刚从泥土拔出来的红薯议论纷纷起来。

尽管这是后世让很多人嫌弃的食物,但如今是物以稀为贵,既然价同黄金恐怕都有人愿意掏钱尝试。

“陛下有恩,凡正二品以上官员可得半个烤红薯,其余官员四人分一个烤红薯!”面对这帮已经被馋哭的官员,朱祐樘亦是开恩地道。

红薯的种子跟水稻有所不同,它的种子是通过保留红薯的部分或全部块茎来获取的,故而大部分食用并不影响下次的播种。

何况刘璋带回来的种子很多,而今栽种在皇庄中的红薯迎来了丰收,这红薯的供应量其实是足够的。

皇宫御厨在朱祐樘的调教下,已经更注重效率,同时拥有更多种类的烹煮手艺。自从兴起烤鱼风后,烧烤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烹煮方式。

在这个像是公园般的山川坛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烤红薯盛宴正在上演。

在御厨们精湛的手艺中,烤红薯的香气缓缓弥漫开来,整个天地仿佛都被这股香甜的气息所笼罩。

“真香!”

“我都看饿了!”

“等等,咱们马上就能吃了!”

……

烤红薯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面对即将能吃到的红薯既期待又紧张,眼睛死死地盯着正在烤制的红薯。

烤熟的红薯被一一呈上,由于需要分成二分一或四分一的缘故,却是需要太监用刀切割,顿时香气四溢开来。

金黄色的薯肉在火光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文武百官们望着眼前的美食,已经开始疯狂地咽噎口水。

色和香,红薯已经占了两席。

终于,在朱祐樘的示意下,百官们纷纷拿起红薯,轻轻剥开外皮,露出软糯的内里,而后怀着各种心情进行品尝。

“这红薯真是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啊!”一位年迈的文官细细品味后,忍不住发表一番感慨道。

一个武勋已经吃完,像是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唇:“没错,没想到这平凡的红薯竟能烤出如此美味,真是令人惊喜!”

百官们边吃边交谈,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愉悦的笑容。

朱祐樘看到已经被剥开烧焦外皮的红薯,拿起红薯的一端,小心翼翼地吹了吹热气,然后咬下一口。

在品尝到久违的烤红薯味道后,不知是因为太久没吃,还是这个时代的红薯更香甜,却是不顾烫嘴地吃了起来。

底下的官员更加的疯狂,有的官员连皮都没有放过,更有甚者出现以大欺小,吃完自己小小半块竟然想要争夺其他官员手中的红薯。

宣传,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十分重要,而吊文武百官的胃口更有利于红薯的迅速传播。

现在看到文武百官的这个反应,他知道根本用不着几年的时间,红薯、土豆和玉米会种遍大江南北,而大明王朝的人口将会迈向四万万人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