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两年准备,三年平吴,谁怕谁啊!求月票)(3 / 4)

作品:《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辅臣,”康熙摆摆手,笑道,“你虽然忠勇,但还是有些无谋!杀入云南的事儿,朕不急,大清也不急.朕有整个天下,吴老贼只有一个云南,也许还加个贵州。但这两个省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人口也少。所以朕只要能将吴三桂封锁在云南、贵州,那便稳操胜券了。

只要朕的六镇新军都练出来了,朕就能进一步收紧对云贵的包围圈,在广西、四川和湖南境内布署重兵,然后朕就能命人护送吴应熊去云南就藩嗣位了。

虽然吴三桂这些年有不少不臣的举动,但他只要愿意将藩务交给吴应熊,自己来北京养老,朕还是可以既往不咎的。平西一藩也照样可以传承下去!”

王忠孝一边听着康熙的话,一边在心里面琢磨——这康熙还真有点天分!他的这番布置其实还是很有章法的。他并没有急于杀入云贵,一战定乾坤,而是布置了一个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围剿方略。

“奴才明白了,”王辅臣笑道,“奴才一定不负皇上所托,将吴三桂困在云贵的崇山峻岭之间,不过”

“不过”之后,当然就是要提条件了!

康熙也是个懂事的小皇帝,听见“不过”二字,也不等王辅臣吞吞吐吐地把后话都说了,就笑着说:“不过什么?要钱、要房还是要地,说吧,朕没有不准的。”

这派头可以啊!

王辅臣笑着道:“皇上真是太知道奴才的那点喜好了奴才家里面人多,得多挣点财产留给他们。不过奴才今儿想和皇上请得恩典却不是银子和田产,而是为了办好皇上的差事,想请皇上恩准奴才的三个要求。”

康熙点点头:“说吧,都是些什么要求?”

王辅臣说:“皇上,奴才的第一个要求调几个人到奴才的身边帮衬。”

康熙问:“都有谁?”

“奴才想调邵苓芝、蔡元、白光勇、龚荣遇,黄九畴、李师膺等六人。这六人当中,邵苓芝、蔡元、白光勇都是副将,龚荣遇、黄九畴是参将,李师膺则是游击。他们都和奴才有旧,目前都在陕甘、云南、贵州和四川任职。”

康熙点点头:“准了!伱回头写个折子,想让那几个武官究竟哪里的副将、参将、游击也都说清楚了,朕让兵部帮你安排。”

“谢皇上,”王辅臣最后说,“奴才的第二个要求是让邵苓芝、蔡元、白光勇、李师膺四人从陕甘招募四千丁壮一起来北直隶。不是奴才嫌直隶、河南、山西、山东等省所募之兵不中用。而是甘陕苦瘠,自古穷山恶水出精兵!而且多招四千新兵入营,奴才就能多裁汰掉一些不堪用的兵丁。而有人被裁,余下的人才会努力用心。”

康熙笑道:“好,说的有理,你果然是懂练兵的,这一条朕也准了!”

“皇上,奴才的第三个要求是给让奴才的旧友,正在京中铨选的前任固原知州巴山刚去广东的肇庆当知府。”

“什么,”康熙一愣,“你要调一个文官去广东当知府?”

“是,皇上。”王辅臣道,“奴才不是要擅权,而是为了将来可以迅速在两广站稳脚跟。而要在广东站稳脚跟,奴才在地方上也得有靠得住的自己人至少要有一个听话好使唤的肇庆知府。肇庆是两广总督的驻地,让这个巴山刚早一些去肇庆打前站,等奴才上任后,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其实安排这个巴山刚去广东肇庆当知府,是王辅臣和王忠孝商量出的一个发展维新学会的办法在广东搞“新儒学”就得有个靠得住的人去帮着开办学堂和伺候那批从江南招去的“大儒”啊!

“有道理!”康熙点点头,“朕准了王辅臣,你所请三条,朕都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