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应天有原民,持利刃,勇战斗,必取胜!求月票)(3 / 4)

作品:《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就在大家伙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突然有人替他们说出了“心声”。

“吕先生,我们就想要好好抗清!”

“对!现在南京满城已经屠了,鞑子不会放过我们南京人.要活命,就得和鞑子拼了!吕先生,您能领着我们去向监国王爷请愿吗?”

“吕先生,请您领着我们去请愿抗清吧!我等和鞑子不共戴天!”

“对,杀鞑子,保应天!”

江东门内的百姓都有点目瞪口呆了.他们本来就想逃命而已,现在怎么要拼命了?

“杀鞑子!保应天!”

“对!和鞑子拼了!”

“南京城那么坚固,咱们只要拼了,怎么可能守不住?”

百姓们正发呆的时候,几个托.不,不是托,是特别勇敢的应天男儿已经发出了怒吼,一边还一边拔出了长剑!

那位名叫吕良留的老儒这时重重点了下头,吼了一声:“好!应天男儿果是大明开国强兵的子孙老夫带你你去监国府请愿!”

“走!去监国府请愿!”

“请愿去!”

那几个应天男儿挥舞宝剑,个个都凶神恶煞一般.本来想跑路的百姓们一瞧,也只好勉强跟着去了。不去说不定得挨揍啊!

而当这些企图从东江门逃离南京城而不得的人,被“南阳布衣”吕良留和一群手持利刃的应天好男儿带到监国定王府外头开阔的校场上时,这里已经是人山海了,至少有好两三万企图离开危城而不能的金陵百姓,因为同样的原因聚集到了监国府外。

带领他们的是十几个来参加复明大会的“大儒”,这时候已经在弟子门人和手持利刃的应天好男儿一起,站在了监国定王府的辕门外。

吕留良也穿过人群,挤到了那些“大儒”身边,一个和他长得有点像的年轻儒生马上朝他行了一礼:“大人,刚刚监国府的人出来传话,说殿下马上会同东王还有李中堂、陈中堂、卢中堂他们一块儿出来和咱们见面。”

吕良留轻轻点头,笑道:“葆中,看来殿下和几位中堂在如今这个当口,还是愿意倾听民意的.这是国家当兴之道!”

这年轻儒生名叫吕葆中,是黄宗羲的弟子之一,之前曾经跟随黄宗羲南下广东。因为他年纪比较小,学问也不够深,所以就入了维新学堂,在黄宗羲、罗文藻、戴梓等人的教导下,读了整整两年的书,进步极大,现在已经有点学贯中西的意思了。

这一次,他是作为李中堂的幕僚来南京的,当然也是这一场应天抗清大请愿的幕后策划者之一。

听见父亲的话,他当下就笑了笑道:“国将兴,听于民嘛!如今监国和各位中堂愿意听于民,当然是国将兴之兆。但这能肩负天下兴亡的民,也不是一般的民,而是‘原民’.就不知道应天的民,是不是和原君、原臣配套的原民了?”

原民当然是在原君、原臣、原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道理。

一个国光是君、臣知道“民为本,君为轻”,知道“天下为主君为客”还不行,君、臣之下的士和民也得知道!

而且光知道大道理没有用,还得知道该怎么执行这些道理,更应该有执行这些道理的手段和勇气!

根据“新儒学”的道理,这个“原士”和“原民”必须拥有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武德!

所谓的武德,就是拿起武器(持利刃),投入战斗(勇战斗),并且获胜(战必胜)!